爱国护民大将军——回忆盖世之杰吴禄贞(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厚婉 易绍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爱国将领吴禄贞,曾经为民主革命抛头颅、撒热血,献出宝贵生命,被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誉为“盖世之杰”。 ,爱国护民大将

  1902年,祖父从日本学成毕业回国,行囊非常简单,而脑子里却装满了各种新知识和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新理论、新思想。回国前夕,他在东京留日学生大会上,作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把留学生会馆,比作美国的独立厅,充分表达了祖父对民主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

  回国后,张之洞对他很不满意,在接见回国留学生时,独拒绝接见祖父,并下令将他囚禁于将弁学堂,要问“大通谋反”之罪。他亲自审问,祖父大义懍然,理直气壯,痛陈满清朝政腐败,列强纷纷侵吞我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家存亡,危如垒卵。立志救国惠民,生死早己置之度外。张之洞大为惊讶,连声称赞:“奇才!奇才!”不仅不加罪,反而任命祖父为督署学务处帮办,同时兼任湖北将弁学堂、武普通学堂及护军全军总教习。祖父利用这些官衘,作为进行革命的“护身符”,暗地从事革命活动,秘密翻印了《警世钟》、《黄帝魂》等革命书刊,散发到学堂和军队宣传民主革命。

  1903年,他来到长沙,会见了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章士钊等人,建立了革命組织华兴会。旋即回到武昌花园山,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武昌是湖北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内各地有志之士,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这里。祖父吴禄贞,投身革命,以“大通起义”诲声海內外,他被派往日本留学归来,深为当代青年所敬仰。他首先在武昌花园山,树立起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旗帜,大力宣传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第一次把民主革命的种子,撒播在湖北的土地上。登门求见的革命青年,络绎不绝。他不厌其烦,殷勤接待,有问必答,诲人不倦。这些青年,辗转相告,来者日益增多。户内拥挤,商得好友李步青同意,借其寓所花园山孙家花园,作为聚众宣传革命的处所。这里庭院宽敞,地段幽僻,很适宜宣传革命。著名的“花园山聚会”,名噪一时。那时武昌青年学生,纷纷加入花园山组织,其人数达数百人之多。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最著名者如李书城、耿伯钊、朱和中、孔庚,刘静庵、胡瑛、张难先、曹亚伯、时功政、周维桢、蓝天蔚、胡秉柯、冯特民、徐祝平、张荣楣等。在革命斗争中,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刘静庵、宋教仁、吕大森、张难先、胡瑛、曹亚伯等人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完全继承了“花园山聚会”的原定活动方针,使民主革命继续深入扩大。由此可见,祖父所组织的“花园山聚会”,是湖北培养一代革命人才的第一个摇篮,对推动辛亥民主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祖父吴禄贞不仅创立“花园山聚会”,同时还总结了“大通起义”失败的教训,认为革命党人要想取得起义的胜利,必须有一支足以战胜敌人的武装力量。怎样建设这支武装,他冥思苦想,以军事家的敏锐眼光,和深入军营的实际经验洞察了敌军可以从内部瓦解的根本弱点,以所谓”抬营主义”的革命策略来进行革命武装。他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拿起武噐,投入武装斗争。他动员刘静庵、胡瑛、张难先等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参加新军,一方面使知识分子成为新军的骨干,提高新军的素质;另一方面,他们在军队中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一旦高举革命起义大旗,这些武装,就可以全部“抬营”转化成为革命力量。同时他还提出了在当时情况下,组建革命新军的战略思想。

  1903年冬天,黄兴在湖南的革命运动大有成效,约祖父赴湘筹办速成武备学堂。正在进行时,北京练兵处四处搜罗军事人才,指名征召吴禄贞,祖父当时不愿前去。他说:“为清廷练兵,无异助敌以力,资盗以粮。”后来黄兴与祖父等,通过反复讨论研究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投身其中暗中活动,广交志士,待机而动,如果事成所得结果,将不可估量,因而决计北上。

  1904年春天,祖父进京,被任为骑兵监督,此职并无实权,只不过阅操和编辑军事训练教材而已。兵部尚书满人铁良,素知祖父志大才髙,严加防范,每事都横加干扰。对祖父建议如何分配毕业人员等各种意见,都不采纳。从1904年到1906年,祖父的处境,十分尴尬。两年來工作毫无建树,革命活动也很难开展。反复权衡之后,祖父决定离开练兵处。他向满清大臣铁良申请,到边疆各地察看形势,得到了大臣铁良的同意。于是从北京出发,一路经河南,向陕、甘前进。沿途见闻,作诗以舒怀,如《过荣阳观楚汉相争悼项羽》诗云:“……愿率中原强健儿,为君一扫伤心迹”。又如在渑池观秦赵会宴纪念碑时有感,诗云:“……爱国须如蔺相如,恨未躬逢拔剑起”。这些都是借古人之酒,浇自我心中之抱负,真是“慷慨激昂留自影,悲歌奋进记忧情”,读之使人奋进。到达甘肃时,访晤了巡抚樊增祥,祖父与他沒有共同语言,仍然慷慨陈詞,言词多数与张之洞等的谈话內容基本类似。而樊则思想腐旧,怀疑祖父是革命党人,或者是康梁余党,诬陷祖父冒充钦差,招摇撞骗。上报总督升允,准备就地处死,升允未敢冒昧从亊,上报朝庭。西太后召见铁良,铁良奏认是他所派。只好给祖父吴禄贞以沿途滋扰的罪名,押解回北京,并撤销祖父的职务。经过这次挫辱,使祖父更加坚定了民主革命的信念。

  1907年,清朝任命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祖父随行去奉天,被任命为军事参议。他趁此机会,广交有志革命之士,又秘密眹络绿林中朋友,以为日后之用。原吉林省延吉府,图们江一带以及江中称为江州的绿洲,均在我囯延吉府版图之内,清朝时为南荒围场。以后开放垦禁,汉人、朝鲜人,沒有产业者,都在此地谋生开发。此处土地肥沃,物产非常丰富。汉族人或朝鲜族人民,以租赁的形式进行生产,毎年缴纳租金,这是不争的铁的亊实。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朝鲜以后,朝鲜统监伊藤博文,藉口朝鲜人民受匪贼的凌虐(这里所说的匪贼,就是盘据在夹皮沟一代的绿林人士),同时把沿图们江我延吉府所属的一带土地称为所谓“间岛”划归朝鲜所有(当时日本已经占领了朝鲜),并命令中佐斋藤季治郎领兵占领局子街(现在的延吉市)。光绪初年,清政府与朝鲜勘定图们江为中韩国界,确认该地为中国领土。日本侵略者不顾历史亊实,捏造所谓“间岛悬案”,妄图侵吞我延边大部分国土。徐世昌派吴禄贞前往延吉调查延边界务,妥善解決上述问题。吴禄贞带领督练处科员周维祯、李恩荣和六名测绘生,前往延边执行调查延吉边务的任务。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从吉林,经敦化、延吉厅、珲春等处,沿图们江到长白山,再由夹皮沟折回省城。此行程历时七十三天,行程两千六百余里,调查考察了延边的山村水寨,测绘、收集、记录了丰富详实的资料,绘制了五十万分之一的第一张《延吉边务专图》,写出了十余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依据这些材料吴禄贞对日本侵略者妄图掠夺我囯领土而提出的所谓”间岛悬案”的无理要求逐条驳斥,使日本侵略者理屈词穷,不得不在无可争辩的事实面前,承认延边是中国的领土。这在晚淸时期,与帝国主义列强的屡屡割地赔款订立不平等条约的外交中,无疑是一次绝无仅有的胜利。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