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黄兴和孙中山的恩怨(3)

辛亥革命网 2010-11-25 00:00 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刘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对黄兴,现在的人恐怕很陌生了。他是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黄兴镇凉塘)人。辛亥革命时期,他以“黄克强”闻名,与孙中山被

    父子同路

    黄兴有五个儿子,分别为他们起名“一欧”“一中”“一美”“一球”“一环”,意即革命要胸怀大志,放眼世界。

    黄伟民的父亲黄一欧是长子,12岁就跟随黄兴参加革命。黄兴组建华兴会时,黄一欧在外望风报信。14岁时,黄一欧加入同盟会,成为年龄最小的会员。1910年至1911年间,他奉黄兴之命,在日本、香港之间来回奔走搞联络,为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做准备。他参加了黄花岗起义,死里逃生,是少数幸存者之一。

    黄伟民介绍,上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给了黄一欧一个位置不高但很赚钱的职位,在天津当特别一区区长。那个地方有歌厅、舞厅、妓院,税收很多,非常赚钱。“但父亲过去,第一件事就是把它们全给封了。他的思想太‘左’,认为这些都是乌七八糟的场所。”黄一欧还利用自己的权力,创办了一本叫《坦途》的杂志,用来反蒋。“他一不要钱,二不怕死,三是跟谁政见不同就反对谁。跟我祖父完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抗日战争时,黄一欧由于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以生病为由回到湖南老家。黄伟民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派人劝他出山,父亲坚决不同意,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蒋政权败势已定。’蒋介石败退台湾前,三次派人到我家找父亲,想把他带到台湾去。父亲带着我妈妈躲起来,让我一个人在家,国民党的人进来时,我就说‘找不到父母。’”


    黄一欧不要钱、不要官,反而在长沙研究起“煤球”。“当时长沙人都烧散煤,很脏,于是父亲用机器把散煤做成煤球。后来又进一步做蜂窝煤,但毕竟不是做生意的料,把老本都赔掉了。”之后,他秉承祖业,兴办学校,把辛亥烈士的祠堂改成小学。“同盟会元老程潜主政湖南时,曾跟父亲说‘一欧你怎么不出来做事?我来了你该出来了吧?’父亲还是以年事过高推辞。”

   祖训耐人寻味

    黄兴祖宅的客厅两侧,挂有“无我”、“笃实”四个大字。黄伟民说:“这是我们的家训,祖祖辈辈都要按照这四个字做事。父亲在我懂事时,就向我传授要牺牲‘小我’,做到‘无我’。‘笃实’是做人要实在踏实,不要搞虚华的东西,不去追逐名利。祖父做到了,为了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复兴,他把祖传的庄园、田产全都卖了,做了华兴会和同盟会的活动经费。”黄伟民说,从他上小学起,即便家里有佣人,挑水等体力活儿也是他来做。“父亲说,不能让我成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人。不仅要念书好,还要能挑得起重担。家中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

    黄家的家训影响了几代人。黄伟民的二叔黄一中是苏州民革主委。三叔黄一美毕业于巴黎大学。四叔黄一球先后在德国与美国研究航空机械,岳父是程潜。五叔黄一环留学日本学马列,后赴延安参加革命。他发明了盲文,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盲文之父”。

    黄伟民1937年出生,退休前是位普通的人民教师。曾任第七至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湖南省委副主任。他找到祖宅后,将其捐赠给国家,并将家中保留的国家一级文物紫檀家具,也捐了出来。“有人说我傻,但我认为这是历史,应该由国家管理。”

    “无我,笃实”的家训,一直在黄家流传。黄一欧临终前交代儿子:“我死后不要麻烦政府,把我和你母亲埋在一起,墓碑上只写我和你母亲的名字,不要写墓志铭之类的文章。历史自有公断,黄家的事情,让外界评说去吧。”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