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黄兴和孙中山的恩怨
辛亥革命网 2010-11-25 00:00 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刘畅 查看:
在6月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的长孙黄伟民,带着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参观湖南长沙黄兴故居。通往黄兴镇的公路正在修,不太好走。
“这就是浏阳河,歌中唱的‘弯过了九道弯’的地方,就在黄兴镇。”黄伟民说。黄兴镇里有黄家的祖宅,四周有护庄河环绕,屋后有枫树林、紫竹林和后花园,原有53间房屋,占地70亩,是湖南少有的江南风格庄园。然而1903年,为了资助革命,黄兴毅然卖掉了这一祖遗田产和宅院。
对黄兴,现在的人恐怕很陌生了。他是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黄兴镇凉塘)人。辛亥革命时期,他以“黄克强”闻名,与孙中山被人们并称为“孙黄”。然而,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后,黄兴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同是民国革命数一数二的伟大先驱者,黄兴这位被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誉为“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先驱,现在静卧在长沙岳麓山密密丛林中,与他鲜为人知的故居默默遥相对望……
黄兴故居冷清、孤寂,没有游人。土木结构的老屋也简陋失修,许多房子空荡无物。这份清静,与时下“红色”景点人群熙攘有着天壤之别。不过,这也增加了它的沧桑和真实。跨进黄家的大门,就仿佛跨进了历史。
虚怀若谷的革命者
黄兴故居门前,有一棵大桂花树,像一个硕大的华盖,茂盛丰满。有人曾出价几十万元想要得到它,黄伟民摇头:“没有它就找不到黄家的根,怎么可能卖!”黄伟民说,父亲黄一欧在弥留之际,还牵挂着“不知道老宅子什么样了,还在不在?”老人留下遗言,“看到树看不到房的就是黄家”。黄伟民凭借这个印象,四处走访,找回了祖宅。1874年10月25日,黄兴就出生在这个宅院中。黄兴的父亲黄炳昆是个秀才,故居中还保留着他的私塾,黄炳昆就在这里给学子授业解惑。黄兴6岁随父亲在私塾就读,父亲善于讲《论语》和唐宋诗词。1893年,黄兴考入赫赫有名的长沙城南学院,1898年进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
黄兴的革命活动是从组织华兴会开始的。1904年2月,黄兴与宋教仁等人共同成立了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宗旨为“驱逐鞑虏,复兴中华”,黄兴被选为会长。他与同伴制造了10枚炸弹,准备在慈禧70岁生日时,埋设在万寿宫伺机引爆。然而计划最终泄露,清政府四处捉拿“乱党”,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1905年7月,黄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并和孙中山共同组建了中国同盟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由当时的革命组织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以华兴会代表最多。在选举同盟会总理时,有代表夸赞黄兴大智大勇。黄兴当即表示,孙文论年龄大我8岁,论革命先我10年,且学贯中西,是最佳人选。他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居第二,任同盟会庶务(相当于协理),负责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1906年,在讨论中华民国国旗时,孙中山主张青天白日旗,黄兴主张用井字旗,认为青天白日旗的形式不美,并与日本太阳旗相近,有日本并华之嫌。双方争执不下,黄兴力争不得,甚至大怒,誓言要脱离同盟会。这是辛亥革命以前孙、黄最大的一次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