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辛亥志士方贤生平

辛亥革命网 2011-09-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方山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方贤,字竹如,派名乐道,晚清末年,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有志青年均愤然崛起,投身革命。当下时尚青年习武成风。方乐道决心
 

  一、少小从军

  方贤,字竹如,派名乐道,清末光绪十四年,农历戊子年六月初九日(即公元1888年7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即今武汉市黄陂区)方家集(现黄陂西乡李家集镇)。父亲方永琳,在家务农。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有志青年均愤然崛起,投身革命。当下时尚青年习武成风。方乐道决心投笔从戎先在武汉上陆军小学,后改名方贤,少小离家远奔广西陆军干部学堂入步兵科,毕业后进学兵营见习,从此踏入戎马征程。

  二、日本留学

  满清皇族为挽救危局,被迫推行变法维新,大量选派留学生出洋留学,方贤为了出国深造,在干部学堂十分勤学刻苦,入伍后见习亦兢兢业业,颇得好评,终被选送公派留学日本。虽是“公费”旅途盘缠少不了花钱。方氏家底不厚,是勉强卖掉两斗薄田集资上路的,而方贤的胞弟和胞妹都未能出山念书,始终是在家务农,劳碌一生。

  廿世纪初期湖广总督张之洞治鄂,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办实业,建新学,练新兵,两湖一带虽处内陆,但革新求变之风在全国领先,湖北的留日学生也特别多,建有湖北同乡会,大多数留日学生都参加了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革命风气十分高涨。方贤在东京入宏文学院,参加同盟会。

  三、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首义,革命军一举光复武昌。 清廷派钦差大臣荫昌及湖广总督袁世凯  率重兵由京汉铁路到汉企图消灭革命军。湖北军政府于10月14日发布募军告示:“凡往日具有军事阅历、军人资格或留学东西各国者,均可即时来编练处报名……”,并于16日颁发谕令称:“本府现已编成陆军三镇,并急招募新兵,战守之计已定”。11月3日黄兴到鄂,拜将于军政府门前阅马场,受命战时总司令,在汉阳苦战一月 , 以接应各省之响应,但阳夏保卫战出师不利,被迫退守武昌。北方清军大兵压境,形势十分紧迫。

  军政府招募人才,兴师北伐,方贤自日本留学归来应召加入湖北新军第三师补充队。没想到遇到了昔日在广西陆军干校的同窗学友熊斌(湖北红安人氏),原来熊自广西陆军干部学校步兵科毕业后,任北洋新军第二十镇差遣委员,旋入东三省讲武堂。武昌起义后,南下任湖北军政府北伐第一军参谋。从广西毕业后,两人在此重逢,相见甚欢。方在补充队充任排、连长。1912年元月开始按北伐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布防于黄陂、孝感一带,与北方清军对阵,顽强抵抗。迫使清军向广水、信阳退却,直到二月停战议和,清帝退位、实现共和(注1)。方贤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奋勇当先,颇得好评,不久即升任师部中校参谋。从方的履历表(注2)可见,“介绍服务人”正是熊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