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宁波小港李家兄弟(2)
辛亥革命网 2011-07-28 00:00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李名慈 查看:
孙中山亲授李征五为光复军少将司令
李征五(1875-1933)是我祖父李薇庄的五弟,15岁在宁波开始经商。1893年宁波大饥,遵曾祖父母李梅塘和张氏命办粮万担赈济灾民。甲午之战,曾与镇海统兵将领力谋保卫,被参与京。1899年2月,又遵曾祖母命在上海发动同乡筹银4万两,助450余名被拐在南洋的甬(宁波)人返国。在家乡还创办益智学堂,为一郡之冠。1904年北上,捐道员,分发湖北,得张之洞欣赏,与梁启超、陈宝箴等人同事,后与中国同盟会的黄兴、陈其美、孙中山等人交游,参与策划东南起义之大计。1909年赴南洋欲办华商银行,旨在联络华侨集款支持革命。
李征五是晚清军机大臣王文韶的女婿。据说新婚之夜,进入洞房,李征五揭新人戴头蓬,大吃一惊,原来相国小姐面上贴满金叶。丈人是清廷重臣,他却不屑与官府打交道,在封建仕途上本当大有前程,然而他却不为所动。李征五愤慨于清廷的腐朽不堪、外丧国权,张口便骂“死老太婆”(指慈禧),但对孙中山先生倡导的革命运动则非常向往。
李征五参加同盟会是由老革命党人谭人凤亲自主持仪式入盟的,监誓的是居正、杨谱笙。入盟后,他在邻近北火车站的爱尔近路(今安庆路)上开了一家木柴公司,作为秘密联络点。内有深宅大院,以木柴公司为幌子,在此掩护革命党人。陈其美也在那里隐藏过。由于是租界,又因李家为上海富豪,故不为租界当局所注意。
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确定了首先在湖北省城发动起义,四方各省立即响应的方针。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上海,更加鼓舞了革命党人的斗志。同盟会中部总会、光复会上海支部和商团工会准备组织起义,响应武昌起义。
起义前,光复会上海支部已先后在闸北策动巡警总局骑巡队官陈汉卿、在吴淞策动巡警局黄汉湘响应起义,另外,闸北会党领袖李征五(后任闸北光复军司令),也在闸北组织了敢死队响应起义。
1911年11月3日(农历辛亥年九月十三日),陈其美等革命党人发动了上海起义。当日吴淞、闸北首先顺利光复。城厢方面,各路起义军也分别占领目标。黄昏后,北半城商团会同闸北光复会派来的李征五、陈汉卿率领的敢死队进攻上海道署。下午8时,上海城厢全部光复,但清军的重要据点江南制造局还未攻下。该制造局里面藏有大量军火枪炮,而且江面停有五艘军舰,准备装载弹药枪支,运往南京,支援清军。攻打江南制造局是上海起义过程中的一场硬仗。
光复会员李燮和等听说后,决定悉起已经起义诸营,会师猛攻江南制造局。11月4日凌晨2时,各路起义军警汇集龙华镇,其中有李征五率领的敢死队,奋勇当前。终于在11月4日上午9时攻克江南制造局。
辛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上海公推陈其美为沪军都督。因张勋负固金陵(南京),清廷起用袁世凯,武昌为冯国璋所逼,危在旦夕。
上海方面决定添练新军以备调遣。于是李征五捐出私财百万,招募新兵五千,每人给以安家费,组成光复军而被推为统领(即司令员),孙中山先生授以少将军衔。当时蒋介石也仅在其下任营长一职。
在此时,张宗昌率领了500多人,马300余匹,分乘三艘海船,由山东到了沪上,李征五见张宗昌人高马大、貌似憨直,说愿收他为徒,张宗昌立即下跪叩了三个响头,李征五哈哈大笑,当即委以重任。张宗昌作战勇敢,李征五向陈其美报告,委任张宗昌为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
上海光复后,成立了军政府(后称沪军都督府)。当时沪军都督府下共统有五军,除吴绍璘一师、黄郛二师外,李征五的光复军便是最强的主力之一。
民国元年后,战事甫定,李征五即首解兵权,以为之倡。
1913年“二次革命”,李征五又遣部属黎天才部会师淮上,战功颇著。袁世凯称帝,李征五反对尤力,与陈其美密谋,欲遣兵兴师,后事泄,此役其捐资尤多。待革命党人群集沪上,生计为难,贷于亲友间以资救济,或援救被捕人员,此时李征五被推为首任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随即又与陈布雷一起办起《商报》,担任总经理,一时被奉为革命先躯,宾客盈门,声名卓著。
1933年3月15日,李征五病逝于沪,享年58岁。
李征五的灵柩回乡。载他灵柩的轮船进镇海口,汽笛长鸣;船进港口,甬江两岸招宝山、金鸡山下炮台鸣礼炮21响。李征五的灵柩先停厝小港家花园内。李征五的坟建在清水桥。
中华银行就设在李云书的久大码头
李云书(1867-1935)是我祖父李薇庄的大哥。小港李家在李云书和李咏裳的推动下,完成了从旧式商人到新兴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家的转型,从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作为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李云书不仅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独领风骚。而且对于参政议政,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社会活动家。1906年12月,上海商务总会改选,年届不惑的的李云书荣登总理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