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武昌百年家史(14)

辛亥革命网 2011-06-19 00:00 来源:家世春秋 作者:周元培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高祖父虽不是秀才,各种书刊也读了不少,平时就很关心国家大事。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武昌百年家史

  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是传统新年,虽然在开国大典后已明令废除了旧历,但是民间还是照旧。正好七爷也在家,于是全家过了一个团圆年,大家就盼着六爷早日从德国归来。

  2月28日,由原文学社社员组织的改良政治群英会,联合湖北军界数千人在武昌暴动,反对黎元洪、孙武等人把持的湖北军政府。暴动者包围都督府、军务部和孙武住宅。掀起“湖北第二次革命”。黎元洪派兵镇压,平息暴动,并借机将孙武撤职。后又将暴动诿罪于文学社,斩杀数十人于阅马场,暴尸示众。

  爷爷当时的处境十分尴尬,先是跟孙武等成立什么民社,得罪了同盟会,也得罪了原文学社社员。这次文学社组织改良政治群英会,反对黎元洪、孙武等人把持湖北军政府,爷爷打心眼里也是支持的。在上海时,爷爷已经和孙武等人在民社的宗旨上产生了分岐,但爷爷认为黎元洪也是受人利用,违心地平息群英会暴动。

  暴动平息后,黎元洪对孙武和群英会各打五十大板,自己还继续装好人,不但副总统的毫发未损,湖北的第一把交椅坐得更稳了。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背离了同盟会的爷爷又退出了民社,省议会的议员也不当了,总之爷爷在武昌是呆不下去了。

  爷爷在上海时,一直住在绍兴会馆。结识了在教育界颇有名气的蔡元培先生。蔡元培是光复会会长,对这位出身师爷的同乡很谈得来,说他的母亲也是周家人,他小时的老师也姓周。还讲了一些绍兴老家的故事,问起爷爷的爷爷是哪一年离开绍兴的。爷爷介绍了一些文学社和武昌起义的情况,蔡元培同情民社的缘起,但是也严厉批评民社不该拥袁反孙。谈得更多的是中国要靠教育来救国,爷爷听了如醍醐灌顶,钦佩不已。

  爷爷还认识了“南社”的柳亚子。当时,柳亚子被孙中山委任为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经柳亚子的引荐,爷爷在中国图书公司担任了两年经理,并且把家眷也接到上海来了。爷爷到上海后,开扩了眼界,认识了许多同盟会的领袖人物,深感自己长年呆在比较闭塞的内地,所形成的观念太狭隘了。

  爷爷先在上海租好了房子,过完年把家搬到上海去。爷爷原要把太奶一起接到上海去住,但太奶不愿意去。一则上海住的地方太小,二则老七难得回一趟家,老六在国外还没有回来,如果太奶也走了,老宅就没人了,他们回来上哪去住呢?所以太奶执意不肯离开玉枢殿乌鱼池二号的老宅,于是就留下了。

  爷爷自从外出学幕回来,和太奶在一起,生活了十二年。父亲和二叔从小受到太奶的宠爱,父亲就是太奶的“宁馨儿”。在老宅的院子里,祖孙三代,欢欢乐乐。这一走,害得太奶朝思暮想,常常以泪洗面。好在太奶身边还剩下一个孙女,现在已经懂事了。所以,太奶很快地就把心思都集中到孙女身上了。

第七节   武昌周家确立七房

  民国初年,六爷成了家,各房也陆续添丁增口,于是周家就逐渐兴旺起来。玉枢殿乌鱼池二号老宅冷清了一年,自从六爷一回来,也热闹起来了。

  父辈中,长房有三个姑妈,二房有四个叔父和两个姑妈,五房是我的父亲和二叔,七房有一个姑妈。那时候,武昌周家已到了鼎盛的时期。而且,他们的房族关系也曾经是相当紧密的。

  武昌周家七房是在民国二年六爷成家以后才最终确立的,它标志着周家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而在这之前,周家并没有七房的概念。

  解放初期,我只知道重庆有个二叔,南京七爷家光珩姑妈和爱莲小姑,上海六爷家光楣姑妈。六十年代初,光楣姑妈告诉我,爷爷辈有兄弟七个,我家是五房,她家是六房,三房还有光元姑妈。那时,我就叫她们为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和小姑。后来,二姑妈画了一张周家四、五、六、七房的世系表,再后来,三姑妈又补充了长房、二房和三房的情况,我才明确了周家七房的概念。

  因为姑妈和叔父太多了,排行也搞不清楚,所以,我就在称呼的前面加上她们的名字,例如光楣姑妈、鹏霄叔等等。

  长房  大爷早逝,大奶带着三个女儿再嫁,后来就和周家失去了联系。所以,长房已无人继承,三个姑妈的情况也不得而知了。

  二房  二爷在家教馆,为人忠厚老实,有较好的口碑。二奶交游较广,有办事能力,家里家外完全靠她一人操持。他们有两个女儿和大、三、五、六四个儿子。二房继承了父业,住在武昌的得胜桥。

  自从大爷去世以后,武昌周家七房的族长,自然就非二爷莫属了。二爷德高望重,当之无愧。后来,因为三房后继无人,二爷就把五子光丰叔过继给三房了。六子光临叔是唯一留在武昌的周家传人,可能现在仍然住在得胜桥。

  三房  三爷周树德,字滋轩,早年在南昌跟大太爷学幕。元配杨夫人早逝,没有子女。那时,大太奶还在世,就给三爷续娶了董佩兰夫人。1920年,董夫人生了一个女儿,就是光元姑妈。

  大太爷和三爷父子二人在南昌作幕多年,已营造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民国初年,三爷曾经担任过江西万载、永丰、瑞昌三县的县长,也风光过一阵。三爷在南昌也有个家,但是夫人张氏也无子女,于是又娶了王彩云夫人。1921年,王夫人也生了个女儿,就是光云姑妈,没想到十天后,王夫人因产后风去世。

  三爷退休以后,和张夫人带着光云姑妈回到武昌。董夫人和张夫人一人带一个女儿,倒也相安无事。三爷已年逾半百,尚无子嗣,就过继了二房的光丰叔。

  四房  四爷从小聪明好学,在江西跟大伯学幕时,有一位当钱谷师爷的同事看他略通数理,就教他办理财政、赋税事务,学习账目结算等技能。回到武昌以后,就在某县衙当了钱谷师爷。民国以后,新任县太爷非常赏识他,派他主管盐税,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后来,四爷升官,出任了宜昌县的县长,四爷的女儿就是光端姑妈。

第八节  多事之秋太奶去世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长达十几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在这乱世之中,周家的兴旺持续了十二年。好景不常在,高峰过后,必然就是下坡。从1924年开始,周家连续多人相继去世。总之,这几年是周家多事之秋,也是武昌周家再次衰落的过程。

  首先,四爷官运亨通,自然招风。1924年(民国十三年),四爷在一次办案途中,遭到土匪的袭击。卫兵一死一伤,四爷也在搏斗中重伤,不治身亡。当年,此事曾在武汉轰动一时,丧事也相当隆重。四奶悲痛欲绝,正怀着的第二个孩子也流产了,从此一病不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