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芹:参加辛亥武昌起义的高邮人(2)

辛亥革命网 2011-06-13 00:00 来源:今日高邮 作者:萧维琪 萧维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先伯父萧芹先生诞辰125周年。100年前,25岁的萧芹先生参加了辛亥武昌起义,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结束延亘

  担任孙中山先生的侍从副官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特召萧芹先生担任侍从副官。从此,萧芹先生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始终忠心耿耿,尽心尽职。因为他笃信孙先生的革命学说,尤为崇敬孙先生的为人,愿为孙先生效死,并说“死而无憾”。

  1913年至1916年,萧芹先生受孙先生派遣,到香港、南洋一带筹款,用于讨袁之役和护法之役。1917年回到孙先生身边,随侍孙先生,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先生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设在广州德宣路,萧芹先生升任大本营高级副官兼侍卫队教官。

1924年春天萧芹重莅广州,时年38岁

  列宁逝世时,孙先生于1924年2月14日在广州西瓜园举行追悼大会。副官张猛先生的遗孀、著名画家潘景晴女士于1995年8月6日提供给我们的一张照片上《附注》称:“站在中间主祭的是孙中山先生,站在前面赞礼的是萧芹”。“从前排从左起,程潜、谭延闿、廖仲凯、杨希闵、刘镇寰、伍朝枢、许崇智、孙先生左后的是胡汉民,右后的是后来的大汉奸汪精卫,在廖仲凯背后的是宋庆龄夫人,谭延闿背后的是马坤(加拿大籍),胡汉民背后的是鲍罗廷(苏联人),其他的人多是大本营文武官员,跟随孙先生向列宁遗像致祭”。

  民初以后,孙先生为共和奔走,逆境多于顺境,萧芹先生亦穷困潦倒,但终无怨言。抗战在重庆时,某年夏季开箱晾晒衣物,于箱底翻得一剃刀,当时不胜感慨地对侄儿维璋兄说:“这是当年在广州随侍孙先生时所用的剃刀。”并说:“孙先生待人诚恳,他的办公室抽屉从不上锁。对我们几个副官说:‘你们如要用钱,抽屉里有,可以自己取用,我知道你们生活很苦。’我们都知道孙先生抽屉里有大量华侨捐款,但那是用于革命的经费,我们从不取用分文。可我们穷得连剃头钱都没有,就买了这把剃刀,互相剃头,节约理发费用。”他还对维璋兄说过:“当年在粤,由于天气燠热,经常为了急需用钱,而把被子送进当铺,晚间就垫了报纸,睡在地板上。生活虽然艰苦,但从来没有人考虑到要钱。”这种生活作风影响了萧芹先生一生,直到他担任了中枢要职,授了陆军中将,仍然一贫如洗。

  背负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2年6月16日凌晨三时,时任国民政府陆军部长、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在广州叛变,攻打设在观音山的总统府和孙中山先生的居所粤秀楼。当时萧芹就在中山先生身边。在叛军向总统府发起攻击前两小时,秘书林直勉等人强行护卫孙中山先生,沿小路撤出总统府,留萧芹等人与总统府卫队护卫宋庆龄坚守待援。中山先生化装成医生,随员便衣小帽,一路骗过叛军岗哨,沿长堤来到天字码头,登上泊于珠江的永翔舰。6月17日,孙中山先生移住永丰舰。

 中山先生离开总统府不久,叛军4000余人发起攻击,萧芹和总统府卫队大队长姚观顺、第一中队长黄惠龙、第二中队长马湘率众进行了英勇抵抗,打退叛军多次进攻。当天下午,叛军援军赶到,攻势如潮,形势十分危急。姚观顺率部坚守,萧芹不顾炮火猛烈,不顾孙夫人劝阻,背起孙夫人大吼一声:“不怕死的就上来!”右手扣动手枪,只听“啪啪”两声,击倒两名叛军,众叛军往后一闪,在黄马二侍卫掩护下,萧芹身背孙夫人从前门突围,后辗转与孙中山先生会合。从此,他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外号。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