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辛亥革命老人苏鹏
辛亥革命网 2011-05-30 00:00 来源: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五辑 作者:苏仲湘 查看:
我的祖父苏鹏,名先翥,字凤初。一八八○年农历五月初一出生于湖南新化县大同镇柳筻村毛易铺(现属冷水江市毛易公社)。他舅父周叔川为新化有名的维新志士,戊戌政变前夕在新化创办求实学堂,苏鹏于十七岁考入求实学堂就读。同学中有不少青年志士,陈天华尤为卓出,苏鹏与之相交莫逆。戊戌政变后,求实学堂被迫停办,他在舅父支持下,于一九○二年自费随蔡锷一起赴日留学(蔡锷已是第二次去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当时,留日中国学生人数迅速增加,革命思想日益传播。苏鹏到日本后,与蔡锷、陈天华(比苏鹏晚一年到日本,也入宏文学院肄业)屡相过从,后又结识了黄兴、杨笃生、秋瑾、刘道一等。他们经常集结在一起,商谈国事,斥责清政府,以舍身救国相砥励。他后来曾写有《南浦——怀女同志林宗素、秋瑾、陈撷芬在日本》一词,回忆了在日本和她们在一起的峥嵘岁月:
韶光容易,又兼葭秋水正怀人。遥望蓬莱旧地,欲渡渺无津。回首行船别馆,把国忧种祸话酸辛。忆英气凌云,清谈拨浪,巾帼有天民。□□我惯穷愁潦倒,向蛮烟瘴雨久栖身。谁愍包胥哭国,觅不到西秦。只剩离愁孤愤,钦玉树,翘首望风尘。托南溟流水,凭波送悃到瀛滨。
在此时期,中国人民自一九○一年兴起的拒俄运动正在继续开展。沙俄政府不但迟不撤退八国联军侵略时期进入我东北的军队,更于一九○三年四月向清政府提出新的侵略要求,力图确保我东北成为其独占的势力范围,从而激使中国人民的拒俄运动发展到新的高潮。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当时成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一九○三年四月二十九日,东京中国留日学生召开全体大会,愤怒声讨沙俄的侵略罪行,并决定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名学生军)。黄兴是这一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苏鹏从一开始就积极投入了这一爱国组织的活动。这个爱国组织的活动后来引起清廷恐惧,勾结日本政府进行镇压,学生军被迫解散。爱国的留学生继又组织军国民教育会,其宗旨则已从拒俄御侮进而发展为反清革命。军国民教育会本部设在东京,黄兴、杨笃生、陈天华、刘成禺、蒯若木、何海樵、王伟成、张继、胡晴崖和苏鹏都是主要成员,苏鹏在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均被推为负责联络同志和筹款的“实行员”。在这同时,他还和少数思想激进的同志在军国民教育会内部组织了一个秘密的暗杀团,谋以暗杀手段对清室统治集团施加打击。黄兴、杨笃生、何海樵、周来苏、胡晴崖等也是这个暗杀组织的成员。
一九○四年春夏间,苏鹏同杨笃生、何海樵、胡晴崖及江西汤姓同志等五人由东京到横滨,在临海山腰处租了一间房子,秘密试制炸药。炸药试制成功了,这时横滨发生鼠疫,警察挨户进行防疫检查。苏鹏等为了应付警察的搜检,急将炸药倒在水缸内,药为粉末,浮在水面。他们用玻璃管搅拌,企图使炸药粉下沉水中,便于倾弃。不料轰然一声,炸药爆发,桌案震脱小半边,并冲毁了几块楼板,杨笃生和苏鹏的眼睛都被炸伤。所幸水缸系敞口,爆炸力未横发,伤人未被致命。他们回到东京,诊治月余,幸得痊愈。后来杨笃生将他们摸索出的一套制造炸药的方法,编篡成一本几十页的小册子。
炸药研制成功后,暗杀团的同志们对行动目标进行了研究,决定以慈禧太后为第一对象。一九○四年夏,苏鹏与杨笃生、何海樵、张继、周来苏五人组成暗杀小组,悄悄回国,到达天津,租了一间房屋暂住,采购药料,铁弹、电线、电器等物品。然后相偕赴北京,在草头胡同租屋住下,探听慈禧行动。这时,慈禧正居颐和园避暑,他们乃在西直门与颐和园之间的近河道路上,埋设地雷,以电线通到附近芦苇丛中,人员隐藏在苇丛内。只待慈禧车驾回宫,一行通过该处时,便可通电引雷爆炸,将慈禧轰毙。志士们每天都前去窥伺。不料这年正值慈禧七十岁生辰,她一直住留颐和园达五月之久,仍无返宫消息。而小组成员原来多方筹措所得旅费又已用尽,无法继续在京停留。因此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一暗杀计划,回到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