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刘揆一

辛亥革命网 2011-05-30 00:00 来源:水木社区 作者:刘安鼐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的父亲刘揆一,字霖生,从1907年至1911年,父亲代理同盟会总理责达5年之久,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 ,回忆我的父亲刘揆一
 

  我的父亲刘揆一,字霖生,出生于清光绪四年十一月初十(1878年12月3日)。我家原籍衡山,后来迁至湘潭。

  留学日本

  我父亲是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的旧知识分子,祖父名叫刘方尧,原为衡山乡间的一个自耕农,因其膂力过人,闻名乡里,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湘军征募入伍。他曾在军中以只手当风擎大旗,不稍动摇,被誉为“刘大旗”,擢升曾国荃某部的掌旗官。天京被围之役,他奉命在一次夜巡中,偶然捕获一个捶城而下的太平军将佐名林敬荣者,审讯时,其人拒不下跪,指营帐上所悬岳飞像对我祖父慷慨陈词,宣传民族大义。祖父听了以后,且惊且惭,寻思良久,终于放走了这个俘虏。自己在放走俘虏后,夺马狂奔、逃回故乡。继而携眷逃亡到湘潭县白石铺八斗冲,买了几亩田,改名刘明远,以务农为业。10多年后,家口日繁,负担越来越重。他托人在湘潭县衙门找到一个差役的职位,把家搬到湘潭城内,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在封建社会中,衙门差役为一般人所鄙视。祖父望子成龙,要父亲和叔父读圣贤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以便改变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父亲早年在回顾他读书情景时,曾对我说过:“我和你叔叔最初都上过私塾,学的是一些旧东西。我们读书都很发狠,为的是光宗耀祖,不被别人看不起。后来新学在湖南开办了,我们才打开眼界,晓得废科举以后,旧学的那一套已没有用了,才改治新学。当时,我们什么书都看,什么新知识都想学到手,为了苦学博览,我们曾把自己倒锁在房里,可以几个月足不出户,饮食便解都由家里人从窗口送进送出。那时,湖南开风气之先,常有名人来长沙讲学,我们也不怕路远,跑到省里去听讲。我喜欢看梁启超写的文章,但他的演讲却不高明,我是领教过的。”

  我不清楚祖父在县署里当差役是干的什么事情。有一次,我看到父亲为祖父写的类似传记的文章中,提到祖父的职务是个“里门槛”。顾名思义,这样的差使大概是相当于法警或捕快之类的职务。做这种工作,就必须和下层社会保持联系,深入了解一些游民无产者的活动情况,以便掌握线索,通过他们去侦查案情,缉拿罪犯。因此,祖父和会党中人是经常有接触的。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父亲平日在言谈中,对《史记》中荆柯、聂政以及朱家、郭解这类人物的豪侠精神,津津乐道,极为倾慕。他很早就和哥老会党中人有过交往,一定是受了祖父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民怨沸腾、人心浮动,变乱有一触即发之势。清廷为了防患未然,密令各地方官吏派兵缉拿会党首领人物,就地正法。马福益在湖南、江西一带拥众10余万人,正是清廷亟欲捕获的对象。当时,湘潭县署接到此项密令,将派兵前往搜捕正在湘潭附近活动的马福益。祖父闻讯后,乃密嘱父亲向马通风报信。据说,当时父亲通过会党中人的指引,在湘潭郊区江边的一家小客栈中找到了马福益,密告一切,嘱其远遁。马感祖父救命之恩,对父亲遂以“恩哥”相称。他们之间的这一友谊,想不到以后竟成为华兴会联合会党行动的契机。

  1903年春,父亲以自费生东渡日本留学。他后来经常向我提到,祖父当时拼凑给他260元,以后就再也接济不上了。这笔钱除了川资等费用外,仅仅够他在日本留学一年的使用。怎么办?到东京以后,打听到只有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8个月就可以毕业回国。因此,进了这个学校。入校后,他很快就和黄克强结成密友,相互切磋砥砺。

  他们一致认为,中国之所以积弱,因为清廷腐败无能,要救亡图存,首先要推翻清廷的统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又非武装起义不能成功。他们经常和其他留日学生联系,讨论此事,为学成归国后进行武装起义作准备。还和蓝天蔚等组成“拒俄义勇队”(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技能。父亲曾以自身的体会鼓励我锻炼身体说:“我在日本学过军旅之事,参加过行军、射击的训练。最初因为身矮体胖,常常掉队,落在别人后面。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逐渐跟上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