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鸿:用科技铺就脱贫致富路

辛亥革命网 2019-11-11 13:38 来源:恩施发布 作者:王荣 黄薇 向慧 匡厚胜 查看:

蔡礼鸿,男,辛亥志士蔡济民将军之孙。农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退休教授。曾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编者按:在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中,许多人的祖辈赫赫有名,但后裔却低调谦和。他们没有忘记祖辈的为了天下为公的志愿,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蔡礼鸿,男,辛亥志士蔡济民将军之孙。农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退休教授。曾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2009),获评“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2007),“华中农业大学年度关注人物”(2016)。“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2016),“中国老教授协会科教兴国优秀工作奖先进个人”(2018),“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018),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2018年度人物(华农五老),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1991、2004),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1996、2002、2003)等。

  “作为一名退休的大学教师,能为基层人民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我是很自豪的。”——蔡礼鸿

  他,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光,却来到恩施绵延的大山深处,扎根农村、服务果农,把毕生所学用于精准扶贫的伟大事业中;他,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当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他,用双脚丈量土地,把知识与科技播撒在建始大地上,为建始指引了一条“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扶贫之路。

  他就是华中农业大学农学博士蔡礼鸿,曾被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01结缘建始,猕猴桃种植起死回生

  2013年4月18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把正在午休的蔡礼鸿惊醒:建始县出大事了,正在结果的猕猴桃树一片片死掉,农民兄弟反应强烈,你快去看看吧!

  次日,他便风尘仆仆赶往建始。

  建始县位于国家十四个连片扶贫攻坚地域之一的武陵山区,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国家级贫困县。为发展地方经济,建始县政府根据市场形势和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决定发展猕猴桃。一直到2012年底,建始县猕猴桃发展形势喜人,但2013年春,突然暴发了猕猴桃溃疡病,并较大面积流行,造成大量猕猴桃树死亡。

  得知灾情后,本已经在2010年就退休的蔡礼鸿第一时间赶到了猕猴桃园。正处结果期的猕猴桃树出现大面积死亡,果树陆续干枯,大片的猕猴桃园受灾,果农们一筹莫展。蔡礼鸿亦是心急不已,立即查明了受灾原因并向学校汇报。华中农业大学随即安排成立国家定点扶贫建始县专项课题《湖北省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状况及对策研究》课题组,着手应对此次危机。

  经过蔡礼鸿团队的共同努力,建始县内猕猴桃溃疡病得到了有效遏制,并砍掉原来的死树,引用高抗溃疡病新品种进行嫁接,让猕猴桃种植逐渐起死回生,蔡礼鸿提出的“顺应自然、科学合理,省工省力、轻简高效,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得以推广。猕猴桃产区的种植户人心稳定,种植观念逐步更新,群众积极采用新技术,建始县发展猕猴桃取得明显成效。

  02退而不休,科学普及任重道远

  “治贫先治愚”

  蔡礼鸿意识到,贫困农民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掌握方面较为落后,这是他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蔡礼鸿和专家团队决定,不仅要全力做好既定的扶贫项目,还要广泛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针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指导。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该县科协、扶贫办、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举办的科普活动,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素质,潜心帮助他们稳定脱贫致富。

  在治理建始猕猴桃果园时,蔡礼鸿发现,当地技术干部和果农盲目模仿北方栽苹果树的方法来栽培猕猴桃。他通过访农户、做调查、查资料、搞实验,发现了当地种植猕猴桃的误区,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总结出了一套面向农户、简便易行的仿野生有机猕猴桃栽培技术,并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针对性地对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开展全县集中或分散式的技术培训。蔡礼鸿还将他在建始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和历次培训的资料加以梳理,编辑出版了附有光盘的《猕猴桃实用栽培技术》一书,给当地种植户免费赠送2000余册,供他们学习。

  建始猕猴桃产业在发展,果农种植新理念在逐步深入内化,蔡礼鸿科研团队亦在逐步壮大。然而科学技术的探究、普及和推广,任重道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