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公三儿子何尚文

辛亥革命网 2016-05-10 15:0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胜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何尚文,字彬秀。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三儿子,陆军上校。,渊公三儿子何尚文,

  何尚文(1895—1949),字彬秀。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三儿子,陆军上校。

何尚文(1895—1949)

  早年,何尚文从家乡梅州中学毕业后,曾在父亲何子渊创办于1885年的新式学校——宇南洞小学任教。时值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因长期受到父亲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他从小便怀抱报效国家、民族之志,遂毅然放下教鞭,投笔从戎。不久,便在孙中山领导的许崇智粤军第一师,陈铭枢团,蔡廷锴连任上蔚军需。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何尚文考入第四期军官研究班学习。1925年,编入张发奎独立旅,随蒋中正、周恩来率领的黄埔军校学生军东征,讨伐陈炯明残部,转战于粤、桂、闽、赣一带。旋在华振中旅任中校军需。1926年7月,随粤军北伐,参加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转战湘、鄂、冀中原一带。北伐战争胜利后,编入十九路军六十一师梁世骥团,任上校军需处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暴发,日本关东军捍然侵占我东北三省,接着又加紧在上海挑衅。十九路军当时驻防南京、上海一带,面对强敌进逼,被迫愤起迎战,震惊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随即暴发。

  其时,何尚文所在的梁世骥一团在江湾、庙行一带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他身先士卒,多次率领敢死队向前冲杀,前仆后继,跟日寇展开近身肉搏——拼刺刀,轻伤不下火线。有一次,曾将深埋在瓦砾下面,身负重伤的何宝松连长(尚文本家侄子)抬离前线,转送后方抢救。因作战勇敢,胆大心细,有勇有谋,多次受到军部嘉奖。“一·二八”淞沪抗战胜利后,被蔡廷锴将军授予抗日嘉奖令和淞沪抗日勋章一枚。

  同年,十九路军调入福建,何尚文所在部队驻防安海、同安、安溪、溪尾一带。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和李济深、陈銘枢等政要的领导下,开展抗日联共反蒋运动,组织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人称“闽变”),晋陆军少将。“闽变”遭镇压后,和梁世骥师长(晋六十一师师长)一同回到广东。

  1937年,北京“卢沟桥”事变暴发,何尚文即随六十三军一五四师中将师长梁世骥调往南京,参加著名的南京保卫战,后返回广东。先后在梁世骥“一五四”师,华振中“一六O”师,及潮汕警备司令部独立第九旅任上校军需处长。伴着八年抗战的步伐,随部队转战于广州、粤北、湖南、潮汕等地。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出生入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何尚文响应国民政府的裁军号召,解甲归田,回到粤东地区。随后便在家乡马下村的小河上建起了一座水礁,为石马乡民加工白米。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作掩护,为活跃在兴梅山区之间的武装组织共产党游击队“六团独四大队”从事情报策反等工作。以自己多年从军征战的宝贵经验为游击队领导出谋划策。并多次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委托,利用父亲何子渊在兴梅当地政府中牢固的人脉关系和崇高威望,亲赴兴梅警察当局,采取交涉、洽谈、担保等手段,全力营救被兴梅两县自卫队逮捕的中共地下党员。

  1948年秋,石马第一次解放,何尚文被公推为马下村第一任农协主席,领导减租减息等工作。任期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后因身体原因而请辞。

  1949年9月,解放大军如期南下,何尚文将自家大屋(何子渊故居)无偿交由部队使用。作为南下大军的前线指挥中心之一,指战员们充分利用国民政府为何子渊架设的专线电话直接对外联络、指挥和调度。后从何子渊故居出发南下,解放兴宁全境。

  同年12月,何尚文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享年55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