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1911年——喻育之(3)

辛亥革命网 2021-04-06 15:3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喻一安 林林 查看:

喻育之1889年12月3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东乡喻家官塘。1993年4月13日,喻育之以104岁高龄离世。新华社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称他是“最后一位辛亥革命老人。”

  辛亥武昌首义的骨干是下层军人,陆军测绘学堂虽不是正规军队,但从生源上看,大部分是从军队出来的,如方兴(绳修)入校是由工程营挑选的,傅希奕原在湖北新军第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后队当兵。有的是从陆军小学转来的,或多或少接受过军事训练,会打枪、会刺杀。学堂本身也属军事系统,入校后,这方面的训练也从未间断过。“学生兵、学生兵,既是学生又是兵”因此,首义动员计划以及以后的阴夏之役,都把测绘学堂的秀才兵当作军队的中坚力量使用。

  辛亥年八月初三(1911年9月24日)测绘学堂的代表方兴,参加孙武、刘复基主持的在武昌胭脂路机关(胡玉斋住处)会议,讨论起义动员计划,那天决定起义的日期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约定“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同一天。会议分派测绘学堂的任务是由总代表方兴率领全体同学与工程营会合楚望台,协同进攻督署。

  清朝官吏,瑞澂、张彪等,对“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谣言”早有耳闻,遂下令,收缴子弹,拆卸大炮撞针,标统以下,排长以上军官,日夜驻营值班,加派官长监视楚望台、军械库。军队改在十四日过中秋。十五日照常出操,不能私出营门。同时加强戒备、增哨加岗。革命党人面临命令传达不出去的困境,遂决定推延发难日期。由原定的1911年10月6日(辛亥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后推十天,改为10月16日(辛亥八月二十五日)。

喻育之先生晚年

  1911年10月9日,因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用瓷匙在洗脸盆里搅拌炸药用力过猛引起燃烧爆炸,清廷政府军警进行大搜捕,革命机关遭到破坏。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慷概就义,恐怖气氛笼罩着武汉三镇。城门关闭、交通断绝、清兵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军营中,更是人心惶惶,总督瑞澂下了“附和革命者,杀无赦”的命令,瑞澂的高压政策迫使被监困于军营内的革命党人与其束手就缚,不如放手一搏,死中求生。

喻育之先生晚年

  起义的日期又由1911年10月16日(辛亥八月二十五日)提前到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八月十九日)这是因为10月10日午夜工程第八营打响了首义第一枪。

  工程八营离陆军测绘学堂很近,八营的枪声就像是玻璃窗外发出的一样清晰,这一天,从清晨起,学校就被30名荷枪实弹的标旗兵把守巡逻监视、严禁学生外出。同学们正担心外出联络的方兴,如何通过紧闭的大门,正在此时方兴同学已在墙上,纵身一跳到墙下草最深之处,只见他手持两把指挥刀,一把自用,一把交给李翊东。喻育之负责让同学们换上刚发下的青呢制服,左臂或缠白毛巾,或缠白布,以作起义军的标志,就像汉代刘氏宗室子孙讨伐吕后一样,士气高昂,方兴大声宣布:“同学们,今天是驱逐鞑虏的日子,大家随我攻占楚望台!”楚望台军械库内存有大量的枪支弹药,它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武器仓库。当晚守卫楚望台军械库的是工程营左队革命党人罗炳顺,马荣等人。里应外合夺取楚望台军械库的枪支弹药,用以推翻满清王朝是革命党人既定的目标。所以,陆军测绘学堂的学生们全速跑到楚望台时,遇到的不是抵抗而是已经起义了的罗炳顺,马荣等守库士兵的迎接,学生们每人领到毛瑟枪一支、子弹若干发,并和工程八营等各路起义军会合,公推吴兆麟任总指挥。喻育之和他的陆军测绘学堂的一百多名同学加入了总预备队,前往中和门和通湘门一带城墙放哨,防止敌人袭击。

  在阳夏保卫战中,喻育之加入敢死队,在汉口刘家庙、歆生路,大智门、循礼门一带和前来镇压的清军殊死战斗。

  在拉锯式的阳夏战斗中的一天,测绘学堂的学生,参加起义的队伍,在经过喻育之家门口时,喻育之的二叔闻声赶来双手将他抱住,劝阻他不要上前线。喻育之努力挣脱追上队伍后大声对亲人说:“满清不灭,何以为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腥风血雨的战斗中。

  若干年后,喻育之曾多次为汉口球场街、利济路等多处辛亥革命陵园题字。作为起义的幸存者,每当他看到烈士陵园内“铁血精神”四字总是感慨万端。

  百年前,推翻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起义者们凭的就是一股铁血精神。

  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确是铁血精神的年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