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谷诗稿•游学集》摘抄(6)

辛亥革命网 2010-09-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肖鹄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祝南,字肖鹄,辛亥革命志士,诗人,诗友曾赞其“八十年间万首诗”,惜多流失,仅存《峭谷诗稿》五集,载诗750余首。在纪念辛亥革命1

鄂王城下几春秋,深柳书堂记旧游⑥。

风雨联床劳梦想,  乾坤万古滚江流。

长天此去一挥手,  大地何缘再转头。

自信吾生原有涘⑦,漫从人海卜沉浮。

 

    ①[席间周鹏程出示《游洪山》诗,即因其韵留别。]  苏斐然:即苏成章。作者两湖师范同学,共进会员。武昌起义后,在鄂军政府内务部和教育部任要职。后复任职于湖北省参议会,并任省女师校长。周鹏程:名之翰,湖北宣恩人。作者两湖师范同学,共进会员。武昌起义后任内务部副部长。    ②挟策:怀有良策,谋略。北征:北上去京津参加全国教育会议。    ③橐笔: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插笔于头颈,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持橐簪笔。简称橐笔。《汉书·赵充国传》:“安世(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马祖常《奏对兴圣殿后》诗:“侍臣橐笔皆鹓凤。”后以“橐笔”指文士的笔墨生活。    ④铢黍句:  铢黍:极轻微的分量。《汉书·律历志上》:“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颜师古注:“十黍为絫,十絫为铢。”故一斤重三百八十四铢,一铢重一百黍。  尘土:岳飞《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    ⑤溷:混乱。读“混”音。    ⑥鄂王城:即今之湖北鄂州。  深柳书堂:即鄂城寒溪学堂。清末创办,旧址为晋陶侃读书堂。陶公镇武昌时,多植柳树。作者曾在此就读。  ⑦涘:水边。读“四”音。

 

 

过武胜关①(二首)

一九一五年

石洞钻经一瞬间,  刺天峰过万重山。

虏军当日长驱入②,虚负佳名武胜关。

 

义师浩气壮山河③,江汉掀然涌大波。

海内闻风争响应,一关险不敌人和④。

 

    ①武胜关:地名。在河南省信阳县南部,在河南、湖北两省边境,为大别山隘口之一,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②虏军:清军。    ③义师:指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部队。    ④人和:出自《盂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过黄河大桥

一九一五年

车过黄河缓行驶,  桥身失修不可恃。

曲流陡急挟泥沙,  上游冲刷弊至此。

历代治河难彻底,善法惟效禹湮堵①。

千里金堤有决时,  徒叹天生此害水。

民国建设方开始,当道无谋肉食鄙②。

民命微作蝼蚁看③,好官自为骂不理。

我过此桥叹不已,  兢兢危似薄冰履。

后患难言忧抱杞,  聊作小诗言无罪。

告采风者一垂视④。

 

    ①禹湮堵:禹,大禹。传说中的古代治水英雄。湮堵:堵塞。    ②肉食鄙:语出《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指有权者无远见。    ③民命句:意谓视民命如蚂蚁。    ④杞:注参见前《丁末端午》    ⑤采风:古代称民歌为“风”,因称搜集民间歌路为“采风”。这里指执政者。

 

 

过石家庄哀吴绶卿

一九一五年

武昌义旅振,  虏廷心胆震。

命将出师迅,总帅陆长荫②。

兵利神速进, 石庄必由径。

陆军第四镇, 统制难相信。

革党声气应, 是乃肘腋病。

调升巡抚晋③,藉以释兵柄。

绶卿失机甚, 理不穷究竟。

狙击敌计定, 防疏遽殒命。

北来过此郡, 凭吊涕泪并。

是知诸葛胜, 一生惟谨慎。

 

①[绶卿即禄贞,湖北人。]吴绶卿:即吴禄贞(1880—1911年),民主革命者,爱国将领。被袁世凯的卫队长马惠田刺杀。一九一二年,孙中山下令以陆军大将例赐恤。    ②荫:[荫昌时任陆军部尚书,统兵南下。]    ③调升:[绶卿时任陆军第四镇统制,驻石家庄。清廷疑之,调抚山西。]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