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任直史论序》的整理(3)

辛亥革命网 2013-11-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春,余祖言聘董必武为麻城县高等小学校国文教员兼校监。很快,余祖言就发现了,在做学问上,这个年轻人,和自己至少有两个共同点:

  三

《余任直史论序》

王季薌

  同郡余君任直出所为《史论》廿馀篇[1]示余,请为发其意趣,且曰:“吾之为此者,举所心仪桐城家文境而自验其所至耳。”余览之,清析[2]有气,声情[3]豪宕而不空怯,其语诚然。

  顾桐城之初祖在昔,李安溪便病望溪文不从议论入手,故其文长于碑版,一经论事,便不出色。今任直迳假塗於议论,殆以补桐城开宗之短乎?

  抑余尝闻周是園先生言,称其在岭南见张文襄相国,问相国:“平生[4]为文何法?”曰:“我文无法。但平实耳。”

  余尝绎思其言,文襄曾自言受古文法於舅氏朱伯韩,伯韩为梅栢枧[5]讲友。是文襄初亦导源桐城。即其所立“平实”之宗,犹是望溪“有序有物”之旨。其[6]卒乃自明“无所法”,则其意殆在“假塗於桐城而不宿於桐城”乎?观其平昔论古文而归其要旨,则曰“实”。“实”即“有物”之谓,於两义复有取舍。何居?推其用意,殆有见於世之宗桐城者多知“有序”矣,而其病无不失之“无物”。

  今任直附于史籍以发其临文之清悟,立[7]缀文之主於物先,是知“有物”之足贵尚矣。则其为此,殆又以砭正[8]桐城末派之失乎?然则世之善学桐城者,殆莫有先于任直所谓“爱而知其恶”者矣!

  吾郡麻城,当有明中叶以降,人材极盛。当时学尚阳明、文宗“七子”。而麻城明代之以学胜[9]、以文名者,罔不以阳明与“七子”为法。任直当桐城文风未歇之世,择所从而[10]即以之为归,是犹吾乡先正流风之未沫者。

  君平生[11]工诗。嗜饮。长年屏居武昌之陋巷[12],於世事尠所营营。

  余始未识君,以癸甲间识君而即见其诗文,遂请为国学馆诸生校艺。

  长夏多暇,每相见必以此编相商榷,余实无以益君。顾比年踨迹之萍合,不可无以识之也,特为述其渊源得失而归之。

  甲子夏六月罗田王葆心

  【整理小记】:

  [1] “篇”,《晦堂文钞》第五册(以下只标明册数)作“编”。

  [2] “析”,第六册作“折”。 

  [3] “声情”,第五册无。

  [4] “平生”,第六册作“生平”。

  [5] “柏”,第五册作“栢”(“栢”、“柏”通);“枧”,第五册作“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