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氏兄弟与于右任、胡景翼、杨虎城等人的患难(6)
辛亥革命网 2012-10-18 00:00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井晓天 查看:
八、为史可轩助装作气,助于右任回陕主政
于右任先生对井勿幕先生是一往情深,一直对未能替井勿幕报仇深感内疚,每逢井勿幕遇难祭日,总要携李元鼎、茹欲立诸友前往唐园祭奠,留下了许多催人泪下的诗文。于右任自靖国军兵败离陕到再次回陕,已是五原誓师之后。当时国民军联军援陕军经石嘴山南下,在冯部石友三将续范亭、弓海亭、胡德夫、武勉之各部武装缴械之后,冯部与国民二军、国民三军之间的裂痕欲加明显,【41】后续国民二军、国民三军各部均不愿再随冯部沿宁、甘南下,都改走榆林。
民国十五年十月,于右任随国民二军史可轩部由包头南下来到榆林。史可轩(1890~1927)原名世兴,又名宗法,化名弓尚德,字可轩,陕西兴平人,原国民二军二师三旅旅长,时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警卫师师长。在榆林,于右任与井岳秀、邓宝珊商组国民军联军驻陕军总司令部,决定于右任担任总司令,井岳秀、邓宝珊为副总司令;于右任继续随史可轩部南下,邓宝珊迅即回关中召集国民二军旧部,而井岳秀则留守陕北,以固北边。史可轩部在榆林休整换装、补充枪械弹药之后,迅速南下关中,配合国民军联军援陕军击败刘镇华部,解西安之围。史可轩进入西安后,即任国民联军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部长、联军驻陕独立第一师师长、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校长。
民国十六年(1927)春,于右任主持陕政,井岳秀即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国民军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井岳秀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驻陕副司令兼第九路军总司令,继续留守陕北。七月,因冯玉祥“清共”,史可轩率部转移,在富平美原镇被冯玉祥部下、原国民二军二师四旅旅长田生春杀害。在《陕北民国史》中,将史可轩被害记至井岳秀名下,实在是犯了一个惯性思维的错误。【42】
《二十二军军史》中对此曾有简要记述:“陕北国民军之南下,南口国民军之入陕,及孙岳东渡、岳维峻西渡,皆为策划善后,资助饷弹,以竟全功。其余若史可轩、马克斋、姚丹峰、张伟如等,先后由绥包失势来榆,又一一为之助装作气,派队护送回省。”【43】
九、尾声:革命情谊永垂青史
1936年2月1日井岳秀去世,高双成继任86师师长,将榆林莲花池更名为“崧生公园”。于右任先生亲笔题书园名“崧生公园”和“风范远挹陶公柳,遗爱常留召伯棠”的楹联,字迹潇洒,苍劲有力。在楹联中,于先生寄情于景,以景喻人,用典精妙,赞誉老友井岳秀在榆林二十年,是“风范远挹、遗爱常留”,情操闲适清高,堪比陶渊明;德政如舍甘棠,比肩周召公。同年八月在蒲城安葬井岳秀时,于右任先生亲笔题写了像赞和墓碑“井崧生将军之墓”,于先生赞曰:“聚义为子弟,筹边为父老。忠勇之气,溢于羽葆。呜呼!国难未靖,如君者星河以死。天乎不吊,茫茫青史。”【44】杨将军也赠送了华表,并盛赞“十哥”:“卅年革命,廿载治兵。久镇陕北,揽辔澄清。扫荡群寇,保乂边氓。功昭党国,望重长城。将星夜陨,遐迩震惊。精神不死,永垂令名。英姿飒爽,凛凛犹生。缅怀风义,热泪欲倾。”【45】杨虎城将军参加了葬礼,亲自执幡扶榇,送“十哥”最后一程。
其后不久,杨虎城将军也因西安事变而遭囚、直至解放前夕被害,五人之中井勿幕、胡景翼、井岳秀、杨虎城已相继离世,仅于右任先生当时尚健在。1945年11月21日,于右任先生再次回陕,主持井勿幕先生的公祭、公葬典礼,算是为几位渭北革命志士持续了数十年的生死情谊,划上了悲壮的句号。后来,于老先生亦一人孤老于台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