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氏兄弟与于右任、胡景翼、杨虎城等人的患难(5)
辛亥革命网 2012-10-18 00:00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井晓天 查看:
七、忍辱负重救助虎城 全力以赴东山再起
井岳秀收留、救助的第一支友军,竟是同乡好友杨虎城。民国十一年春,杨虎城部在扶风、武功一带战败,兵退凤翔。经与于右任商议,为保存实力,于右任绕道南下赴上海,杨虎城率余部经麟游北上陕北,避难于井岳秀处。井岳秀与杨有乡谊之情,私交深厚,又钦佩杨对革命的忠诚,对杨部多次狙击李栋材十分感激,竭力维护杨的安全,坚决抗拒北洋政府的通缉令,收留杨部,为靖国军保留了一支血脉。杨部千余人被编为陕北镇守使署暂编第二团,以李德陞为团长,孙蔚如为团副。下辖三个营,第一营冯钦哉驻定边,第二营姬汇伯驻靖边,第三营王蔚亭驻延川,另有党澄清连驻横山。经费全由井岳秀解决,除按月发给人马维持费之外,井还将定边、靖边、横山、延川四县的禁烟罚款和税收交由杨部包收,杨部始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33】井岳秀在给师子敬的信中曾多次提及此事,“虎臣竟只身来榆,请弟解决。弟思无论陕北不能给养,即勉为收编,将来何以善其后。且自勿幕弟惨故,虎臣派人狙击东才不止一次,又不能对渠不起,只好牺牲现在我之地位,将虎臣编就,带赴保洛训练,以溝击鬍匪之夙,以保吾陕安全而尽友谊,已派友松赴京矣。”【34】“纵兵殃民,以满部下欲壑,保己之禄位,弟宁作布衣,决不为也。至于地方痞棍,不法兵弁,弟不知则已,知无不办。保境安民,弟之本心,一身进退,非所计也。”【34】“我军现驻边境,杨部可无大虑。霜雪降后,如无办法,届时可虑耳。”【35】“盖陕北辖广兵单,杨部不速解决,终非善策。弟已商同右嵩兄,渠赴省面为解决。一切如不达到目的,即连带辞职矣。”【36】井岳秀一边妥善安置杨虎城的部队,将杨接到榆林养病恢复,对外宣称杨已脱离部队,以遮人耳目。一边又派南岳峻(陕西兴平流演村人,时任榆林道尹)数次赴省进京,多方斡旋;井岳秀甚至亲自冒险去面见吴佩孚、曹锟,替杨说情,不惜以身家性命、官爵禄位为抵押,确保了杨部在榆林的安全,陕北民众也免受战乱之苦。《陕北民国史》中将井岳秀面见曹、吴之事,作为井的一大“罪恶”而记述。【37】实际上井岳秀并没有依附北洋、扩充实力的主观意愿,他忍辱负重,没有辜负中山先生的嘱托,对得起知己朋友。
井岳秀与杨虎城在榆林结下的生死之交持续了一生。杨在榆林突患伤寒,高烧不退,病情危重。井忧心如焚,遍寻名医,每日必亲往探视,详阅中医处方,并派人妥为护理,直至杨病愈康复。民国十三年(1924)二月,井岳秀为加强整军,开办了陕北军事讲习所,监督由井岳秀自兼。军事讲习所规定以一年毕业,学员约三百余人,由井岳秀部各部队及陕北二十三县选送,杨虎城部的中下级军官也参加了军事讲习所的培训学习。经过全面培训,井、杨两部中下级军官素质和部队战斗力均有所提高,为其后组建陕北国民军创造了条件。
民国十三年十月,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商定组建国民军,冯玉祥为国民军总司令兼国民一军军长,胡景翼、孙岳为副总司令并分兼国民二军、三军军长。井岳秀被任命为国民三军三师师长,参谋长刘滋庶。辖第五旅旅长杨虎城,第六旅旅长高双成,骑兵旅旅长由井岳秀自兼。民国十三年(1924)冬,井岳秀组织陕北国民军响应北伐,任总司令。胡憨大战爆发之前,胡景翼派其副官杨仲平经绥远来榆林,要求井速派兵支援在华阴、华县、渭南受挫的国民二军冯子明、田玉洁部,并帮助解决枪支弹药。井岳秀即委派第五旅旅长杨虎城为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一支队长,第六旅旅长高双成为陕北国民军第二支队长,分别率部南下关中,遥为声援,以助胡岳。杨虎城部兵力不足,井岳秀即将其王保民营扩编为团,拨归杨部建制。井部仅有的四挺重机枪,以两挺赠杨,为杨部组成机枪排。杨部军费及开拔费用,全部由井供给。【38】陕北国民军高双成部随即进驻同官(铜川),左世允兼任中、宜、同、耀警备司令,断刘归路;陕北国民军杨虎城部把守韩城、朝邑一带黄河渡口,阻刘入陕;胡景翼部将领冯子明、田玉洁部也在华阴、华县起义倒刘。刘镇华无奈,只得率残部逃往山西投靠阎锡山,结束了刘镇华在陕西长达八年的统治,也开始成就了杨虎城的一番历史伟业。
1928年春,杨虎城将军厌倦内战,携夫人谢葆贞出国赴日考察,井岳秀每月资助其三百大洋。1930年冬杨虎城将军回陕主政,即在革命公园树立起《井先生纪念碑铭》。井岳秀时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并不因自己年长且曾有恩于杨而怠慢,总是恭执部下之礼。1931年8月杨母孙太夫人六十大寿,由井岳秀领衔署名、寇遐先生亲笔撰书《恭祝杨老伯母孙太夫人六秩大庆序(十二屏)》以贺。【39】1933年夏井岳秀应邀到西安,调解杨虎城与邵力子两人之间的矛盾,杨虎城将军“给予他老上级、老大哥般的隆重的、高规格的礼遇”,在欢迎宴会上衷心感谢:“当年若没有井师长的全力支援,就没有十七路军的今天。”【40】杨虎城于1934年创办尧山中学,同时修建了以井勿幕之名命名的“勿幕图书馆”。后来杨虎城被迫离陕前,他又在大荔洛惠渠灌区购水田千亩,设为“尧幕学田”,每年地租归勿幕图书馆和尧山中学使用。1935年冬,杨虎城、张学良飞赴榆林,与井岳秀密商实现西北大联合,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