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祖言·黄季刚·天资(6)

辛亥革命网 2012-06-0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起义时,余祖言任军政府总监察刘仲文先生的秘书。直至1919年,余祖言才回到武昌定居,先后(或同时)任教于湖北国学馆和省立文科大学

余品绶在其祖父余祖言墓前                黎明辉摄

  黄焯先生在《季刚先生生平及其著述》中写道,季刚先生尝语晚辈:“汝见有辛勤治学如我者否?人言我天资高,徒恃天资无益也!”

  佩鸿先生也常常对我说:“季刚先生不以‘天资’自诩,惟以‘辛勤’自许。不欺人!”

  【注释】

  ① 民国年间,湖北官书局的“衙门”在武昌粮道街中部(所在地就是解放后的“武汉胶管厂”);而中华大学则在粮道街西段(即今武昌文华中学校址)。

  ② 据黎宏基先生哲嗣、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黎宏基生平简介》,家藏稿。

  ③ 王庆元《黄季刚遗著保存、整理出版和近年研究情况述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

  ④ 说“几乎”成了摆设,主要是因为塾师的戒尺还有个“镇纸”的功能。

  ⑤ “掌”,通义之一为“执持,拿”。鄂东方言中也特指为背诵者拿着书文之类,以检验或校正背诵的内容。

  【说明】

  这是我2012年5月16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华大学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筹备这次座谈会时,我准备了一个发言稿:《余祖言与中华大学》。会上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讲了第三段“余祖言与中华大学学生”中的一个故事。会后有同志鼓励我“把它写出来,启发启发青少年。”现去掉分段序号,并将原稿的开头部分放在这里,使故事独立成篇,献给青少年朋友。

  敬请中华大学校友前辈、领导和专家、辛亥志士后裔以及广大读者、青年朋友批评指正。

  学友向虎雏教授精于电脑排版技艺,本文承他热情地编入若干图片,在此谨向虎兄致以衷心的感谢!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