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党庆兰 查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是至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其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还在于它基本上完成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完整转型。在我们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进一步审视和认识这场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度,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调,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跨越,把中国政治推进到程度较高的世俗化时代。
从秦皇赢政到宣统帝溥仪,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的表象突出地表现为王朝的周期性更迭。中国历史一直同王朝体制联系在一起,同封建专制制度联系在一起。除秦、隋两个短命的王朝之外,其余诸朝大都有200 - 300年的命数。天道轮回,治乱相循。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天然地构成了中国王朝历史特有的外观。
在中国传统社会,皇帝操纵一切,凌驾于一切之上,其意志被视为国家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体现。从法理上说,皇帝不受任何制约,对所有的臣民都可以随意处置。在皇帝之下。不存在独立自由的个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国家的财政被视为皇帝的私产,各级官吏是皇帝的家臣。
尽管农民战争频频发生。但代替皇帝的依然是皇帝,代替王朝的仍然是王朝。从陈胜、吴广到李白成和张献忠。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王朝周期性更迭的历史中介,王期体制依然以巨大的惯性在原有的轨道上运行。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王朝体制之所以历代相沿、长期存在,这并非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或其他任何人为之力所能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与中国传统社会小生产及其经济结构相适应。在本质上合乎中国生存、稳定与和谐的需要。然而,进入近代以后,王朝体制所面临的已是一种时移势易的大变局,即西方工业社会的全面挑战。
到20世纪初。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向上说,封建君主制的继续存在已都失去了合理性和现实性。当时。民主和宪政的浪潮早己席卷整个世界。君主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否定。率先富强起来的国家。不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就是实行共和制。尚未富强起来的国家包括中国也已经看到君主专制制度是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历史的发展。昭示了20世纪中国的政治选择只能是共和制。辛亥革命否定了历代相沿的皇朝体制,建立了共和制度,决定性地把中国政治推进到程度较高的世俗化时代。实现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变革,也完成了变革后政治选择的优化过程。((中华民国临时院历约法》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全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享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
在民主的实践方面。中国国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权利。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认可方能产生。各项法律、法令和重大行政事务亦需经批准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