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日知会革命活动评述一兼论基督徒在(2)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康志杰1,王 威2 查看:
日知会改组后,刘静庵把发展会员作为首要任务。据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记载,改组后的日知会人数“于法人欧几罗来演说之前,军学两界之入会者数约万人。”但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所载有姓氏者不过118人,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记录的日知会会员140人,张祥麟《日知会人传》列有139人。笔者搜集记录最多的乃是张玉法的《清季的革命团体》,其中列有名可查的会员182人。据此推断,日知会正式会员不到200人,但由于它成立初是一个书报阅览室,从“读者”的角度进行统计,应是曹亚伯所说的“约万人”。日知会会员主要来自军界、学界、新闻界和宗教界。军界会员最多,宗教界人士主要是美国圣公会的神职人员和教友,除胡兰亭、黄吉亭、刘静庵、曹亚伯外,还有文华中学校长余日章、文华大学教授张纯一、圣公会牧师刘藩侯、余文卿以及基督徒殷子衡等。圣公会鄂湘教区主教吴德施(L.H.Roots)和剐主教孟良佐(Alfred Gilman)对日知会的革新活动给予暗中支持。
二、日知会的活动特色
1.以日知会为宣传革命的阵地。刘静庵主持日知会后“勤奋宣传不遗余力”[,] (P129,阅览室“购列新书新闻杂志甚多,日来观者,踵趾不绝。因输其革命义旨,散布《猛回头》、《警世钟》诸编启之。”圣公会教堂“每星期日公开演讲阐述世界大势,本国危机及现今救困之道”,会务“极形发达”。随着日知会的发展,1906年2月刘静庵召开干部大会,订立章程,设干事、评议两部,公推刘静庵为总干事,陆费逵等为干事,共20余人。刘静庵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
中国醒,中国醒,我中华外人要瓜分了,我们同胞又要做两熏亡国奴了。满清纳拉氏常言并将中国妄于外人,不可失于家奴,此满清亦自认为中国又要再亡了。我汉人四万万同胞被满清压迫愚弄, 多有不知的。现在祸在眉睫,应该醒来,应该觉悟,早想挽救之法,以免永为人之奴隶牛马,不胜急切 盼祷之至。日前同志曹亚伯由湘来鄂,与胡兰亭先生及兄弟三人商议扩充日知会。现曹君已往日本从事运动。我们日知会重又成立,一切章程宣言都已备就,应成立干事部。此干事部多军学两界人士,以后~切责任及开导民智救中困危亡,成一新中困,俾黄帝子孙不复亡国奴,岂为同志之幸,亦中国四万万同胞之幸。
可见,此时日知会仍将“开导民智,救中国危亡”作为其宗旨,将自身定位于一个宣传机构。
日知会宣传革命的形式多为集会演讲和散发革命书刊。演讲会原本一月举行一次,后每逢星期六或星期日举行,有时以做礼拜等宗教仪式为掩护,对外宣称读书报告或放电影、做物理化学实验,实则邀请各界人士讲述国家形势和各国革命。“演说内容,初系说明局势,暗示有革命的必要,以后就坦直宣传革命,辞意激昂,有时声泪俱下,很能吸引听众”,“每每延至初夜”[8](P80)。同时借教会宣道之名在军队中开展宣传活动,并采用露天大布道的方式接近不去教堂和阅报室的士兵。日知会会员很多在中小学任教,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反清思想。日知会还自编了《作新民》(吴贡三著)、《破梦雷》(吴贡三著)、《训兵谈》(著者不详)的小册子。湖南留日学生姚宏业因国事激愤投黄浦江自杀,日知会将其绝命书散布各处,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会员李亚东在日知会创办了军事界报刊,月出一册,以“振发军队精神”为宗旨。报刊分军事学教科、军事学研究、军事学、普遍军事杂志各大纲[9]唧,;作为《民报》发行负责人之一的曹亚伯借用教会的掩护通过日知会把《民报》运往湖北各地;日知会在军中“每于夜间或兵士出勤之时,由营中同志秘置革命小册子,于兵士之床”,“更广布宣传文籍,如《民报》及《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孔孟心肝》诸书,几于各军兵士人手一本矣。”日知会的宣传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离不开圣公会会吏胡兰亭、黄吉亭的协助,也离不开圣公会鄂湘教区主教吴德施的默许和支持。会员们组织的活动多以教堂讲道或外出布道的形势进行,日知会骨干曹亚伯认为,“宗教机关固以德育智育为救世之先锋,而耶教宣传之法尤为适合时宜”。日知会特有的美国教会背景使得官府不敢妄加干涉。同时,由于“每逢礼拜假日至日知会阅书报者更多,兵士学生习以为常,因而做礼拜作基督徒者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