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内蒙古社会与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哈萨 查看:
(一)以反洋教为主要内容的反帝斗争。清末,天主教在内蒙古设立教堂,扩展侵略势力,勾结当地劣绅土豪及无赖流氓,欺压劳动人民,甚至借势兼并土地,剥削农民,引起内蒙古人民的强烈反对。敖汉部的在理会是民间秘密组织,其首领杨阅春等传播反帝思想,对不法的天主教徒十分仇视,平日受教堂欺侮的广大人民,都加入了此会。他们与天主教堂的冲突日益加深,终于在1891年爆发了武装起义。会众到处焚毁教堂、杀戮教民。起义波及喀喇沁部、翁牛特旗、奈曼部、巴林部诸旗地方,所过之处,教堂悉被夷为平地,教民被杀者千余人。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其浪潮迅速波及热河境内。与此同时,内蒙古西部萨拉厅、伊克昭盟、达拉特等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起义,反映了内蒙古备族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斗争更加尖锐。
(二)以抗捐抗税为主要内容的斗争。内地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影响所及,使内蒙古人民的反抗斗争也蓬勃发展起来。1861年到1862年,卓索图盟出现了要求清廷减轻官税的老人会。1868年,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前旗台吉托克托集合蒙汉民三百余人举行起义。伊克昭盟蒙古族人民,为要求封建主减轻差役、赋税自动组织起来,于1858年在乌审旗,1868年在鄂托克旗,爆发了“独贵龙”运动。
(三)武装反清抗垦斗争。这一斗争参加的阶层比较广泛。1861年,在卓索图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和扎赉特等地爆发了以台吉牙石、白凌阿等为首的武装反清抗垦斗争,以“强蒙排汉为主义”,“驱逐蛮子(汉人土地投机商等)为对抗官府宗旨’’,“与官为仇”,聚众暴动,一时遍及东蒙数旗,声势颇为喧赫,其“蓄志不测,非寻常盗贼希图劫夺可比”。与日俱增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使清政府在内蒙古的统治危机四伏。
内蒙古社会矛盾的尖锐和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涨说明:首先,辛亥革命在内蒙古得到响应绝不是偶然条件的触发,或单纯是全国革命的影响和促成,而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内蒙古社会各种矛盾的发展为辛亥革命能在内蒙古得刭响应准备了条件。内蒙古的辛亥革命是全国范围辛亥革命的-部分。其次,内蒙古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与全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相吻合的。第三,这个时期内蒙古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次数之频繁,斗争之深入,参加斗争阶层之广泛,在内蒙古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
辛亥革命前,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和所谓推行新政潮流的影响和推动下,个别接触先进经济、文化较多的蒙古王公,也有了改革图强实行“新政”的要求。上奏条陈最勤,推行“新政”最积极的,要数喀喇沁郡王贡桑诺尔布。他从1902年起,在本旗兴办了蒙古族第一所新式学校“崇正学堂”;选送蒙古族青年去内地或日本学习;开办综合性工厂;创办石印报纸等等。
这时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如“蒙古实业公司”和“祥裕木植公司”。1901年,阿穆尔灵圭及贡桑诺尔布等驻京蒙古王公,在清朝军政大员载涛、锡良、盛宣怀等人赞助下,筹集资本银五十万两,在京开办了“蒙古实业公司”。该公司先后筹办过张家口至库伦的汽车运输、郭尔罗斯的垦务和乌珠穆沁旗的盐务等。“祥裕木植公司”是由科右前旗的阜得胜及其子、黑龙江省官员阜海开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