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群体与辛亥革命(3)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李映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震动了全国,,精英群体与辛亥革命,

 此外,更令人瞩目的一个现象。莫过于革命党人与会党间复杂的关系。都督们中焦达峰和陈其美这两位曾留学日本的早期同盟会成员都曾有过加入会党的经历。这主要缘于其时之革命者“多认为联络会党为运动革命之捷径”,是动员和发动广大下层社会民众的桥梁。为争取会党的支持,革命党人加入会党和动员会党首领参加革命组织都成为了其中的重要方式。如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都曾加入会党,被封为大小不等的头目。在冯自由所统计的286名早期革命党人中。会党分子有44人之多,占将近1 /6J在如此背景之下,上表中的焦达峰和陈其美等人的经历也就不足为奇。革命党人发动会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焦达峰在湖南的经历为例。式昌起义前,焦达峰在湖南进行革命宣传和发动时。即利用自己与会党的密切联系,发展洪江会、洪福会会员达2万多人,为武昌起义后湖南的光复准备了充足的力量。然而。随着革命斗争的进一步深入。会党的消极影响也就表现的愈来愈明显了。再以湖南为例。“在长沙起义后的一个短时期内,进出都督府的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吃大锅饭,要求安置”。衡阳以南各属会党更是得意洋洋,认为“‘焦大哥做了都督。今天是我们洪家天下了”’。总之,会党成分复杂,加之受自身知识水平和思想局限,既没有严格的革命纪律,也没有明显的政治目标,缺乏近代知识和政治自觉,还带有根深蒂固的一些恶习。不仅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深入发展的阻力,而且也严重削弱了新生政权的力量和基础。如何处理会党问题。则成为了其时革命党人倍感困惑和棘手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党人而又加入哥老会、青帮等帮会组织,虽是革命党人为联合各阶层力量的一种策略,但在政治秩序紊乱的旧中国,却埋下了隐患。与帮派势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成为了近代中国政府的一个毒瘤。

   3、职业身份  

各省区都督们在就职前都有着不同的职业身份,正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在革命中所起的影响作用以及个人活动特点乜都相应不同。而这些都督们在革命爆发前的职业身份。不但成为了他们就任都督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时各省区的政治力量结构。经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都督中。前清军官有13人。占总人数的50%;地方大员有8人,占总人数的30 7770;职业革命者有5人。占总人数的19 2Y-/o。而这些前清军官与地方大员中,同盟会员有6人,占28 ST/o,可知清王朝统治阶级内部己悄然发生了分化,同情与倾向革命者更是占据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比例。革命正在不断侵蚀着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的大厦已摇摇欲坠。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辛亥革命何以能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华夏大地。当然,这些前清官员在革命政府中的任职也与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革命党人的对局势的认识是密不可分的。关于这一点,后文将有详细分析,此处不再累述。同时,单个领导人与作为政治实体的政权整体之间仍存在着区别,实际上,在其时的各省区,并不存在纯粹是由革命派或纯粹由其它政治派别领导的政权。这也是各方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以上划分。并不完全准确,特别是兼有几种身份而划入某一种类型。可能并不恰当,但是,各省区独立后的政权主要掌握在哪些人手中,已可见一斑,而其中绝大多数的军官都出自新军。充分体现了新军作为一股新兴政治势力在辛亥革命中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前所述,军人地位的提高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而新军的崛起正适应了这一时代背景。革命党人为能最终争取到这支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而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在参与编练新军的中下级军官中本身即有不少革命党人。从上述都督们中也可以看到,在11名革命前身份为新军军官的都督们中,即有6名为同盟会会员,占了54 .55%。总之。革命党人经过不懈地宣传和组织工作。终于成功地把大多数新军团结到自己的旗帜下,使新军成为一支与清政府相对立的力量,从而最终导致了清政府在武昌起义后短暂的时间里就迅速坍塌。辛亥革命标志着军人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登上了近代中国政治舞台,并将在其后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留下自己深刻的印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