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郑炳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

  其次,创办报纸、杂志。组建通讯社,进行政治动员参与政治。从1901年秦力山等创办《国民报》呼吁‘享西国国民所享之人权”,到《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江苏》、《浙江潮》、<苏报》、《童子世界》、《警钟日报》等革命刊物对封建专制的抨击,中华民国成立后,通过创办报纸等方式积极参与政治更是一时成为时尚。如《民权报》、《自由日报》、《社会日{鼢、<人道周报》、《社会世界》、《觉民报》、《晦鸣录》、《共和报》和《女子共和日报》等。国民党、进步党等大党。则各自拥有数十家报刊。遍布许多省市。“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壮观。”‘171181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171 184其中自辛亥年1 2月25日以后报部立案者,共计90余种。‘181 163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据统计。在民国成立后短短一年时间中,新成立了6家通讯社,如创办于广州的公民通讯社,创办于上海的民国第一通信社、上海新闻社,创办于武汉的湖北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民初的报纸‘在政治倾向上,既有拥护袁世凯政府、反对南方革命党的,也有批评袁世凯政府、为革命党讲话的。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等各种思想学说的报刊都可出版”。[19]122《民立报》、《民权》鼢等不遗余力地制造政党内阁的舆论,宋教仁参与政治的演说辞大多刊登在《民立报》上。1912年3月在沪创刊的《民权报》,4月16日发表《胆大妄为之袁世凯》,19- 20日连载《袁世凯罪状》,26日有《讨袁世凯》等。“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袁世凯一时鞭长莫及,也只好听之任之。当时相当多的人认为,“共和时代,舆论为法律之母,无论为官为商,总须与报界联络”。蔡元培说:“当时思想言论的自由,几达极点。”心”梁启超后来回忆道:“回想民国元年、二年,不啻若唐虞三代之盛。两派各有极端之主张,争论不已,固相若也。然彼时为宪法问题、借款问题、财政问题,无论其意见何若,当各有一番之研究。”[22]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泱)卜文中欣喜地说:“中国的报纸与近来出版的书刊中也都充满了民主思想。”报纸、杂志和通讯社的创建,使人们参与政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助于人们从各个方面参与政治,行使民主权利。 

 再次,工人组建自己的组织参与政治。上海江南制造局工人组织制造工人同盟会遭到当局的禁止时,工人就援引《临时约法》关于人民有集会结社自由的条款据理力争,迫使当局承认工人团体的合法性。中华民国工党在1913年2月曾‘议就关于儿童工作、成年人工作之时间,星期修业,最少数之工金以及劳动保险、罢工律等十余种议案”。准备向国会请愿。这种政治参与的形式在当时虽然不多。但已经显示了中国政治参与形式的新变化,凸显了中国工人阶级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