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民初政治参与的扩大(5)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何 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亨廷顿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辛亥革命与民初政治参与的扩大,

    通过选举参与政治。人民通过选举参与政治是代议制民主的典型特点。民初,民国政府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就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从1912年8月开始到1913年4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一届国会选举,以便选出参、众两院,召开国会,实现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此期间,全国各个地方开始进行选举活动,虽然在选举权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如年满2l岁以上,在选举区内居住满二年以上,具下列资格之一者有选举权:1、年纳直接税2元以上;2、有500元以上不动产,3、有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4、有相当小学毕业以上学- 30 -历,但是人民的选举热情却很高。据统计,当时登记的选民共有40867976人,占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应当说这样的数字比例是清末谘议局选举人数的24倍以上。r17]参选的各政党为了争取获胜,纷纷到各个城市进行演说,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选民,别开民初民主政治的新风潮。虽说民初国会选举诟病百出,如工人、农民和部分工商业者被排除在外:选举过程中拉票、冒投、抢票之事时有发生,而且后来还被袁世凯所废弃,但是它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的确使人们有了一次行使自己公民权的机会,反映了中国在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上的艰难摸索。

    四、结论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在政治上不但革了封建王朝的命,而且还为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打开了全新的局面.,艮主思想的传播,人权概念的普及,临时约法对人民权利的保障,以及新国家给人民带来的新希望都为民初政治参与的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追求西方的民主参政制度,人们在政治参与的实践当中进行了努力的模仿,并且有所创新。政治参与的扩大正是人们实践创新的结果,标志着人们从惟命是从的百姓到勇于争取自己应有权利的公民的转变。但是,政治民主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历史的惯性决定了在这个过程中时不时的会伴随着民主化的回潮。因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标准之一的政治参与也必然在民初这个看似参与扩大的背后孕育着回潮的趋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