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政治暗杀活动探析(6)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 作者:白 纯 查看:
“我们怀着满腔的热忱,不惜牺牲个人的性命去惩罚那些昏庸残暴的清朝官吏,哪里知道暗杀了统治阶级的个别人物并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尤其是不能动摇它的社会基础呢?这些道理,是必须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后才能理解的。
其次,政治暗杀活动很容易暴露革命组织,引起敌人戒备,因而会打乱革命计划,影响武装起义的胜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温生财刺死孚琦一案。温生财刺死孚琦之时,正值“黄克强、赵伯先等方谋在粤大举”之际,然“生财与港粤两地党人绝少往来,故并不知之”。暗杀引起了广东地方当局的高度恐慌,广州城内因此“防日严密,侦探四出。旗界戒严,按户查诘”。结果使革命党人筹备就绪的广州起义不得不改变原计划而仓促起事,各方面的力量来不及协调,起义未能顺利进行,终归失败。当然,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温生财刺死孚琦不能不说是其中原因之一。黄兴、胡汉民在事后总结这次起义的经验教训时,也沉痛地指出:“温生财之勇侠,又未谋之党人,一击而杀孚琦,行事诚为卓绝。然孚琦废人,我等之大障碍物仍在,反使彼虏惊骇严防,真吾党之大不幸也”。㈣还有一些政治暗杀活动,行刺虽然没有成功,但同样使满清统治者惊慌失措。于是他们加紧了对革命党人的迫害。万福华行刺王之春一案,牵连革命党人甚广,且多为革命骨干,“黄兴、苏鹏、张继、薛大可、章勤士、徐佛苏、郭人漳、林万里、朱启陶、陈天华等十余人尽被捕去”。⑨徐锡麟刺杀恩铭案发生后,“清廷以是大兴党狱,株连极众”。1904年华兴会谋刺来长沙万寿宫朝贺西太后七十寿辰的湖南文武百官,事情被泄后,“会员被逮者大不乏人”。吴樾行刺五大臣后,当局也“捕去与樾同寓之汪析”等等。
再次,政治暗杀活动,如果筹划不周全,技术不熟练,可能会造成打击不准,殃及无辜的恶劣后果。史坚如行刺德寿时,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未能如愿。“抚署后墙轰然爆发,声如巨雷,抚署后囤墙坍塌十余丈,附近民房倾覆者数宅,死伤各数人,德寿居室以相距甚远,只于轰然声中自床堕地,抛出数尺外,尚无性命之虞”。⑨事后德寿在告示中,紧紧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史经(坚)如、宋少东等在后楼房街埋藏炸药轰毙多命一案”,“查后楼房街邻近府县衙门,该匪胆敢潜藏炸药,欲将该处全行轰毁,借端起事,实属居心惨毒,罪大恶极”。在告示中,德寿还阐明了他镇压革命党人的理由:“儆乱党,而安地方”。~1911年,林冠慈行刺李准,李准重伤之外,林冠慈自己也“当堂就义”,同时还“死及重伤者十余人”≯同年,李沛基行刺凤山时,也使“邻近各店倒塌者约六七间”。㈣炸毁民房,伤及无辜,这显然不是这些政治暗杀者的初衷,但它客观上给群众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敌人煽惑百姓、镇压革命提供了口实。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政治暗杀活动,动机多种多样,作用与局限性也同时兼有。对此进行研究,应当成为辛亥革命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