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正气一身,黄埔忠臣李学坤传(6)(9)

辛亥革命网 2012-12-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学坤口述,于茗整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革前,马志清在北京一家学校工作,她的工作很忙,只能在每天下班后才急匆匆地赶回家中看看孩子。往往等她回到家时,孩子又哭着睡着了

  “这不是个人面子的事,而是做为一个领导人,绝不能以权谋私,把自己的子女调到那里工作,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以后你想再管别人,别人也不会听你的调遣了。”

  “我不管。反正你不给新华安排工作,咱俩复婚这事就没戏。”马志清也把筷子和碗放在一边说,生气地和李学坤叫起板来。

  “妈,我的工作您就别管了,我自己解决。”李新华听到父亲不打算给她在自己的饭店安排工作时,也有点生起父亲的气了。

  这时,坐在马志清腿上的大燕看到姥姥和姥爷吵架了,她知道姥姥生气了,就从姥姥的腿上走了下来,来到妈妈跟前,看到妈妈正在喂妹妹吃饭,她就懂事地走到爸爸跟前,让爸爸抱。靠在妈妈怀里的二玲子也被大人的吵架声吓哭了。李小华把她抱到了小屋里去哄她。

  “不复婚就不复婚,你以为我就很想复婚吗?我自己在饭店里住着很舒坦,有人给我做饭,却没人干涉我的自由。你们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说着,李学坤从衣架上拿起自己的衣服,开开门,“叭”的一声摔门而去,回到了自己的饭店里。李学坤的摔门声彻底为这次全家人的团聚画了一个并不快乐的句号。

  本来是一顿愉快的团圆饭,两位老人还打算在那天复婚,但只因李新华工作的事,不但没解决两位老人复婚的问题,还闹得这顿团圆饭不欢而散。

  从此以后,对父亲有些埋怨的李新华便不把自己的工作寄托在父亲身上了,她找姐妹、拖朋友为自己找工作,先在一家纺织厂当纺织工,半年后就随丈夫调到上海去工作了。

  就在李新华离开家去上海的前一晚,李学坤也来给二女儿饯行。夫妻俩相见时,还是一句话不说,似乎马志清还在生李学坤的气。

  饯行饭吃完后,李学坤就把李新华叫到小屋来,和她说了许多话。“新华,爸对不起你。不给你安排工作,爸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那个饭店刚刚开业,什么也没弄好呢,爸爸也需要树立威信。如果把你安排到那里,就会有人说爸的闲话,那么以后在那里我也没有什么威信,以后干工作也就难了。所以,请你原谅爸爸。”

  看着父亲向她解释,并请求自己原谅,李新华心里好像打破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她一下扑进父亲怀里,流着泪说:“爸,别说了,我都懂。那时是我自己没能耐,找不到工作还需要爸爸妈妈操心,让爸爸妈妈为了我的工作复不了婚,我很内疚。看着您和妈妈见面时像陌生人一般连一句话也不说,我的心就像针扎一般痛。”

  李学坤为女儿擦去眼泪,“你不用担心了,你还不知道你妈的脾气?她现在还在生我的气。只要气消了,她马上就和我复婚了。”李学坤轻轻拍着二女儿的后背,继续对她说:“到上海要好好工作,要好好照顾家,小两口要好好过,要互相体贴,互相理解,要孝敬公婆,不要想家,想家就给家里写信,打电话。”

  李新华点了点头,把父亲的教诲记在了心上,“嗯,爸爸,那您也要快点和妈妈复婚。妈妈有时会任性,您就多让着她点。老伴老伴,到老了才是伴。复婚以后,您们更要互相谅解,不能再吵了。”

  “好,你就放心地去吧。我和你妈很快就会复婚的。”

  第二天,李学坤和马志清还有另外两个儿女到火车站去为二女儿女婿送行。到了车站,马志清又对二女儿李新华嘱咐了一番,就流着泪地望着他们远去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