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正气一身,黄埔忠臣李学坤传(6)(5)

辛亥革命网 2012-12-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学坤口述,于茗整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革前,马志清在北京一家学校工作,她的工作很忙,只能在每天下班后才急匆匆地赶回家中看看孩子。往往等她回到家时,孩子又哭着睡着了

  看着孩子们那么天真可爱的样子,马志清真是有些于心不忍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死,她觉得孩子本无过错,为什么要他们这么小就过早地结束生命呢?如若如此,就会让他们白白来到这个世界一回,尚未做出任何事情的他们此时的人生如同一张白纸,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果这样就被揉碎扔在垃圾桶里,那该多可惜呀。早知这样,自己当初就不应该遭受怀胎十月的痛苦,辛辛苦苦才把他们生下来了。再说,这样做不但对不起李学坤,还会让那些红卫兵们认为自己是畏罪自杀,他们的阴谋诡计就会得逞,他们也会变得更加嚣张的。

  就在李立华快把饭送到嘴里时,马志清立刻用手打掉了儿子手中筷子上的饭,对三个孩子说:“这饭不好吃,妈妈给你们下面条。”说着,就把那四碗下了老鼠药的饭倒掉,来到厨房,又重新给孩子们下面条。

  马志清在信中把她和孩子们所受的屈辱都告诉了李学坤。李学坤双手颤抖地拿着马志清的信,那信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同一颗钢针,痛痛地戳向他的心脏,让他的眼在流泪,让他的心在滴血。他不知道,这帮人怎么这么狠?整他也就够了,为什么还要整他的妻子和孩子?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整整想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想明白,这不是共产党的错,而是红卫兵那帮无知无畏的愣头青假借共产党的名义来整他们这帮无辜的人。为了使家人不再受牵连,他只能写信劝马志清和他离婚,和她划清界线。他相信历史是公证的,共产党早晚会给他们这些无辜的人平反的。等到平反之后,他们再复婚。

  为了让孩子们能正常上学,出于被迫无奈,马志清和李学坤只能通过书信办理了离婚手续,划清了界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978年,共和国结束了长达20多年极左路线的运动,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伤痛正在慢慢愈合。这一年,经过三起三落的伟人邓小平终于复出了,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纠正了许多文革时期所造成的历史错误,其中最深得人心的一条是平反过去的一切冤假错案。李学坤的政治问题也经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复查,决定撤销原劳动教养的决定,平反他的错案,恢复了以前的干部身份。那时他已调到全国规模最大、生产设施最先进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国营友谊农场。

  李学坤重新回到革命行列,当上了生产连队的队长。

  农场生产连队的队长是有实权的,财、物都由队长说了算。那时,生产队有自办的小型工副业,主要是满足本队职工的生活需求。如豆腐房、酒房、熟食部、豆浆馆等。生产队长是这些小型自给自足的工副业的直接领导人,当队长的,喝杯酒,拣块豆腐,吃根香肠,往家拿点熟食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会有人计较。可李学坤却从不认为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郑重地告诫家人,到这里买东西一定要和其他职工一样,该排队排队,该付多少钱就照付多少钱,决不允许因为他是这里的队长,就搞特殊化。那时,李学坤就在连队里吃住,可他自己的一日三餐也照例排队,花钱买。

  在工作上,倔强的李学坤一向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从不向那些权贵和恶势力低头,只要是他认为对的,就一强到底,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而且他还处处以身作则,凡是他要求职工做到的事,他首先自己就做到了,为职工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因此,工人们都称他是“倔老头”、“少有的好干部”。

  这个清晨,饭馆里原本和往常一样,一派和谐之景,来到这里打饭的顾客都是手拿白色铝制饭盒按照先后顺序排成一条长龙似的队伍等待轮到自己打饭。身为队长的李学坤也和其他人一样,手拿饭盒站在队伍的最后等待打饭。

  突然,一个戴着一副蛤蟆镜、身穿的确良白衬衫和喇叭裤的男青年顾客像一个非常另类的音符走了进来,打破了这个饭馆原本的和谐之音。只见,刚刚进入饭馆的他,竟然不遵守公共秩序,像一条没经过调教过的野狗,抢在队伍的最前列,站到打饭的窗口,强行里面的服务员给他优先来碗红烧肉。

  正当后厨里盛饭的师傅为难之际,不知如何面对他这强硬的态度时,排在队伍最后的李学坤立即走上前来,拦在窗口前面,制止了他的这一行为。“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为什么不遵守饭馆秩序?你有什么事,这么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