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辛亥革命的反应(4)

辛亥革命网 2011-03-23 00:00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赵入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史学界一般认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对辛亥革命的反应,

    四    国际间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期又一重大事件。德国与列强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也十分尖锐。早在1912年1月中旬,日本就开始与英俄就“承认”问题进行磋商。2月15日,日俄达成了在“承认”问题上协商一致的谅解。2月27日,日本就“承认”问题向各国发出照会。这个照会的实质是主张以“承认”作筹码,在中国攫取最多的利益。德国对此表示“甚为乐于赞成”。由于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急于得到列强承认,反而使“承认”问题久拖不决。

    美国对此问题有自己的打算。它在对日复照中表示,原则上赞同步调一致,但强调“若因此而发生过分迁延情形则为例外”。这说明美国的政策不仅与日本不一样,也与德国有很大的区别。在善后借款谈判第一次陷入僵局之时,美国持有这种保留态度的目的开始显露出来。美国向德国建议共同率先承认民国,并在7月22日向各国递交了关于“承认”问题的备忘录。美国的目的是,通过率先“承认”民国而获得中国的好感,不仅使中国政府在借款问题上优先考虑美德,也能为其今后在华扩张创造有利的基础。由于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均不赞成,美国只得作罢。然而,由于善后借款一事久拖不决,美国并没有放弃这个打算。它退出六国银行团就是为着这一目的。1913年4月3日,美国通告各国驻美使馆,它将于4月8日正式承认中国新政府。各国尤其是日本坚决反对。德国认为“美国倘若单独承认,则彼之在华声势当特别增高”,而德国继续坚持与各国在“承认”问题上协调一致,将有违它与中国建立政治同盟的初衷,恶化中国对德感情,这就会使德国在可能到来的德美在华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中国政府也强烈要求德国作出与美国一样的“友善”表示。因此,德国调整了它在“承认”问题上的政策,决定在袁世凯得到特别多数票“当选总统时即决计承认中国”。4月21日,德国就“承认”问题复照英国,表示赞同英国对“承认”问题的观点,同意不追随美国之后进行承认。德国的这个照会标志着美德在华政治合作的结束。    美国决定在“承认”问题上单独行动后,德国对“承认”问题的态度是积极主张列强对此协调一致的日本最担心的。经多方探听,日本政府得知“德国政府很可能不顾其他国家意向如何而独自贯彻其本国主张”。日本非常恼火,联合英国与它一起阻止德国也单独行动。英国支持日本,要求德国协调一致。德国认为接受日本的要求将使自身“陷于日本对华政策之牵绊中”,对于自己“实无好处”。因而,它拒绝让步。但是,英日的反对对德国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因为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结局还不明朗,因此,它不愿贸然承认袁世凯而开罪国民党,危及其在南方的既得利益。6月17日,外交大臣雅戈指令哈豪森参加讨论“承认”问题的北京使团会议,要求他在会上说明德国的观点,减少列强对德国的非难。

    “二次革命”爆发后,日本又一次企图出兵。它故伎重演,攻击德国破坏中立,使日德矛盾再度尖锐。日本的图谋与英德美的对华政策相冲突。这三国联手阻止了日本的出兵行动。德国驻华代办向其政府详细报告了英德在“二次革命”中合作的情况。德皇对英德的这种合作非常满意,指示进一步密切双方的这种关系。9月2日,在得知英国非常不满美日等国违犯在华工业借款协定后,德国政府试图就此推动与英国在对华借款上的全面合作。9月12日,雅戈就此目的询问英国的意向。英国在同月16日表示只同意在工业借款上与德国合作。这表明英国在华与德国合作并不是要与其结盟。

    “二次革命”后,迫于形势,日本也同意在总统选出后即予承认。因此,德国也赞同日本提出的在“承认”公文上采用同一措词的主张。10月8日,当总统选出后,德国即表示承认。

    从上述德国对辛亥革命所作反应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世纪初期,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场景也在远东出现。远东国际斗争的主角是英国而不是德国。在整个辛亥革命期间,德国的政策反应相当迟缓,它对许多重大事件的政策都是在列强改变政策后被迫制订的。第二,德国扶植清政府和袁世凯政府,充当其在远东国际斗争中的工具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还缺乏与列强抗争的实力。第三,改善与英国关系的企图贯穿于德国对辛亥革命反应过程的始终。德国的这一企图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列强在东方的矛盾与斗争从属于在欧洲的矛盾与斗争。当时,英德在欧洲的矛盾是无法缓和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