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辛亥革命网 2019-10-21 09:49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郑大华 查看:

五四时期,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五四时期,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目前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有说服力的探讨。我认为五四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有以下一些原因。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美藉华裔学者张灏先生称1895年到1927年为中国思想的过渡时期。我在《社会结构变迁和近代文化转型》一书中称这一时期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转型时期,或加速度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启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确切地说启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时期。梁启超曾把中国的近代化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物质的近代化时期,亦即洋务运动;第二个时期,是制度的近代化时期,亦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个时期,是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时期,亦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他在《五十年来中国近化概论》中写道:“古人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的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像睡梦中著了一个霹雳,因想道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那急先锋就是康有为梁启超一班人……第二期所经过时间,比较的很长……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划出一个新时期来了”。正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三个时期,亦即思想文化近代化的时期,这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包括新旧矛盾、中西矛盾在内的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与晚清比较,这一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更加尖锐,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思想文化斗争也因多种思想文化的并存而异常尖锐、激烈和错综复杂,各个阶级、阶层和各种政治势力及集团围绕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同主张,并相互驳难,这为五四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不竭动力。

  春秋战时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即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我有一个观点,即承平时代可以出现文化繁荣,而不可能出现思想高峰或思想大家,思想高峰或思想大家往往出现于社会动乱或社会转型时期,因为文化繁荣需要物质基础,而思想高峰或思想大家的出现则需要各种社会矛盾。所以唐代是中国的盛世,但它只产生盛唐繁荣的文化,而没有产生什么思想大家,韩愈虽然勉强还能称之为思想家,但他生活在晚唐,而非唐朝的盛世。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这“三大家”都生活在明末清初“天崩地裂”的时代,而非乾隆盛世,乾隆盛世只能出汉学家,而出不了思想家。这是五四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第一个原因。

  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尤其是清末派遣出国的留学生这时纷纷回国,他们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这是五四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第二个原因。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主要形成于清末民初,这与1905年废科举后大量新式学堂的出现和留学生的急增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最早派遣留学生是洋务运动时期,如将西方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比较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严复、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设计师詹天佑、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萨镇冰就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但那时留学生人数还不多,留学的国家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甲午战争后,战胜中国的日本成了中国人学习的对象,加上同文同种、费用较低、语言易学等原因,中国留学主要是去日本,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统计,1898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仅为77人,但到1905年就达到了8000多人,形成了一股所谓“航东负芨,络绎不绝”的留日热潮。“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辛亥革命时期许多同盟会的领导人,如黄兴、宋教仁等都曾留学过日本。到了民国建立前后,乃至整个民国时期,留学目的国再次发生变化,留美学生大幅度增多起来。原因便是美国政府退还中国的庚子赔款,用于资助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胡适就是1910年考取的官费留美生。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清末民初去美国留学的学生纷纷学成归国,胡适便是1917年回到国内的。与此同时,由于清末“新政”中新式教育的推广,特别是1905年科举制度的被废除,促进了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涌现,据清政府的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到52346所,学生达1560270人。进入民国后,新式学堂毕业的学生更多,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20世纪初年已经形成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壮大。

  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进一步壮大,是五四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因为新式知识分子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他们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做学问,就是思考,加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又以留学生尤其是留美学生为中坚,这些人受过良好的西方思想和学术的系统训练,对西方思想、文化和学术多有了解,而这一时期又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新旧问题、中西问题等社会问题多,他们出于职业和知识分子本能,就必然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于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对比下春秋战国,这一时期之所以会出现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士”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士”也就是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我认为孔子最大的贡献,除了他的思想,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外,就是他的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开启私人讲学之风,从而形成了一个被称之为“士”的知识分子阶层,于是便有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