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改良与戏院改造(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权伟新 查看:
图2:梅兰芳像与梅兰芳经典作品《贵妃醉酒》剧照
三、戏院的改造
随着西方戏剧的引进和传统戏曲的改良,中国旧有的戏院也要随之进行改造,出现了现代的大剧院。其中北京的长安大戏院和上海的兰心大戏院等,都是当时戏院改造的经典之作。
北京的长安大戏院建于1937年,采用西方建筑样式,能容纳1200个观众,在当时算是规模相当大的戏院。自长安大戏院建成开业以来,包括梅兰芳等“京剧四大名旦”以及一批其他戏曲名家都曾在那里登台演出。一些脍炙人口的著名话剧,如《日出》、《雷雨》、《复活》等都在那里演出。这些都让长安大戏院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广大戏剧爱好者认同。上海是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西方戏剧最早也是在上海开始传播的,因此上海的戏院一开始就具有了现代的特点。兰心大剧院作为国内第一家西式剧场,让中国领略到了现代剧场,包括舞台、布景、灯光和服装的艺术魅力。1907年9月,我国首家新剧团——春阳社租赁兰心大剧院,举行话剧《黑奴吁天录》的首演,开演时盛况空前。这场演出让中国打开眼界,许多观众第一次领略了西方戏剧和戏院的魅力。新颖的舞台、变换离奇的灯光、浪漫瑰丽的布景和分幕演出的形式,令国人耳目一新,震撼了中国的戏剧爱好者。除此之外,兰心大戏院还承担着探索新剧演出的任务。上海毕竟是个国际的大都市,新事物在那里层出不穷。随着电影在上海的兴起及其以压倒之势放映,许多大戏院也发生了转变,电影上演取代了戏剧表演。
图3:1874年初落成的上海兰心大戏院
西方戏剧和戏院在中国的出现,是外国人带到通商口岸的。正是因为受到了这些新事物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才呼吁改良传统戏曲,引进西方“文明戏”。这一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的现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阶段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为关键的时段。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