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美术之砥柱——西洋画的传播(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权伟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值得一提的大事莫过于西洋画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西洋画主要是指西洋传入中国的油画,包括伴随油画而来的素描、水

图2:徐悲鸿的大型历史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

  三、西洋画的民族化和新发展

  抗日战争的爆发后,西洋画的传播发生了重要转变,民族救亡成为画家共同呼吁的主题。油画本土化探索,由先前的个体行为的自觉,转变为明显的集体行为的自觉。此时,掀起了一股“油画中国风”的浪潮,诸多画家开始巧妙糅合民族绘画与西洋画的长处,来表现中国的民族特色,凸显中国的现实问题。民族化的倾向往往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相伴而生。唐一禾的抗战油画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特征,他绘制的《女游击队员》和《七七号角》具有鲜明的民族化风格;吴作人以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西洋画中国化”的力量,清新的风格接近中国百姓的欣赏水平;“田园画家”吕斯百的一副名为《庭院》的油画曾打动陪都重庆无数人的心弦,画面中朴质的乡村生活引发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战后的西洋画民族化的现实主义倾向更加明显,西洋画成为画家的武器,尖锐抨击混沌不堪的现实,如司徒乔的现实主义画作《放下你的鞭子》,从绘画的现实主义角度揭露了社会现实。

图3: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

  建国后,在“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的观点的影响下,写实主义一统天下,诞生了一批革命历史和时代伟人的画作。改革开放后是文艺的开放期,各种形式的画会风起云涌,绘画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其中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图》等是这一时期的精品。在最初的艺术喷涌期过后,油画又走到看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画坛迫切需要更现代,其中胡悌麟、贾涤非的《杨靖宇将军》等作品,在当代意识的关照下对主题性绘画做了新的开拓。

  纵观西洋画在中国引入和传播的历史,中国西洋画家将“外来画种”转变为“民族血液”,逐渐形成了文化引进和文化创造的并存的艺术实践。中国现代油画的历史发展,逐渐以中西融合发展演变的面貌,体现着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特质。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史是中西方文化相碰撞的历史,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近现代被引入和扩散的历史,同时也是外来文化本土化的历史。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