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的成立及其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权伟新 查看: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非常重视故宫博物院的建设,把古建筑的管理维修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专门组建了施工队伍,成立了修建处与建筑研究室,并且制定了维修保护的合理规划。从1953年到“文革”前,故宫博物院的大小维修工程有100多项,并且清理院内环境,对院内的设备都进行了更新。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61年正式把故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首。虽然国家对故宫博物院的价值有了高度的认识,但是由于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故宫是封建社会的象征,对院内的一些建筑进行破坏或者改变原来的格局的行为屡有发生。庆幸的是,在“文革”发生以后,党和国家指示关闭故宫博物院,并实行军事保护,这才没有让大批文物和明清建筑遭受文革非理性行为的破坏。
图2:1971年故宫博物院重开时,启用的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
三、故宫博物院的新发展
1978年以后,各种新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故宫博物院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也逐步开始。80年代前后,故宫完成的修缮工程有翻建、修缮、保养、油饰彩画、地面铺墁等60多个项目。1987年12月,故宫成为中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保护和修缮工作外,故宫博物院的科研工作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5年成立了紫禁城学会,该学会汇聚了学界的硕学鸿儒,旨在“联络国内外中国古建筑及有关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加强对故宫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同时成立紫禁城出版社,发行《故宫博物院院刊》和《紫禁城》,主要发表故宫收藏的历代文物、书画和其他艺术品、古代建筑、博物馆工作和文物保管坚定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著。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2003年提出“故宫学”这个概念。2004年底,《故宫学刊》创刊,郑欣淼发表长文《故宫学述略》,正是标志故宫博物院的学术研究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现在故宫博物院已经制定和执行了“2003-2020年发展总规划纲要”,提出新世纪头20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也制定了故宫保护和藏品管理的工作规划,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实施人才建设和学术研究的计划,这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使故宫博物院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图3: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三个刊物——《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和《故宫学刊》的创刊号
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以来,有一个私家宫殿成为一个为全民开放的公共场所,不仅仅意味着传统皇权的旁落,还在于它改变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同时,在开展的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故宫博物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为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树立示范。故宫博物馆80多年的历史,正是我国80多年来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印记。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