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反孔和尊孔的斗争(2)
辛亥革命网 2010-07-25 00:00 来源:《人民日报》(1973.12.07) 作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 查看: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它的胜利果实,却被反动的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所篡夺。袁世凯一心想当皇帝,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搞反革命的封建复辟活动。他用孔子作反革命复辟的舆论工具。他大搞“祭天祀孔”,胡说什么“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如布帛菽粟之不可离”。(《大总统祭圣告令》)
这时,原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早已堕落成为封建主义的保皇派了。他们的头子康有为等人积极参加了袁世凯及以后张勋的反革命封建复辟活动。他们大肆鼓吹尊孔,妄图把历史拉向后退。袁世凯的复辟失败后,康有为还上书当时北洋军阀政府,主张把孔教作为“国教”订入宪法。他污蔑当时革命运动使“风俗人心”“大坏”,原因就在“不尊孔故也”。(《致教育总长书》)他的结论是:“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是无中国矣。”(《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他所说的“中国”,就是封建主义的旧中国,他竭力主张尊孔,就是要在中国全面复辟封建统治。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在和封建思想作斗争时,起过一些进步的作用。“可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这种资产阶级思想只能上阵打几个回合,就被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所打退了,被这个思想上的反动同盟军稍稍一反攻,所谓新学,就偃旗息鼓,宣告退却,失了灵魂,而只剩下它的躯壳了。”(《新民主主义论》)领导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革命的历史任务,不得不落到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
三
伟大的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开始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在文化战线上,“打倒孔家店”就是五四运动提出来的崭新的革命口号。五四前后在《湘江评论》、《新青年》、《向导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批判孔子的思想,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批判尊孔读经的反动逆流。
新文化革命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是鲁迅。他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鼓舞下,看到“新世纪的曙光”,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向以孔子“礼教”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一九一八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作品——《狂人日记》。这是一篇英勇的反礼教讨孔的檄文。鲁迅深刻地揭露那些封建统治者,在他们高唱孔子的“仁义道德”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他控诉封建社会是“吃人的地方”:“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深刻指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万恶的旧社会。鲁迅还以他独特的犀利的杂文,从各个方面无情地揭露旧社会,向封建复古主义的逆流进行挑战,斥责他们是“现在的屠杀者”。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新民主主义论》)这场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文化革命打击的一个重要对象,就是以孔子儒家为代表的旧道德、旧文化。当时先进的共产主义者,反映了几千年来处于被奴役地位的广大劳动人民要求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革命愿望,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各个领域中,向“孔家店”展开了英勇的进攻。“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同上)在这样猛烈的革命冲击之下,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绝对权威”地位的孔子,终于威风扫地。
在五四运动革命潮流的推动下,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对封建旧文化、旧道德进行批判。但是,他们是运动中的右翼,不可能彻底反帝反封建,因此,他们反对“孔家店”也是不彻底的。当运动深入发展以后,以反动买办文人胡适为代表的右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即转向反动,投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怀抱。一九一九年七月,胡适迫不及待地抛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反革命文章,公开反对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指导中国革命,竭力鼓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文化。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抛出了一篇题为《说儒》的反动文章,配合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围剿,公开提倡尊孔。他吹捧孔子是应运而生的“救度全人类的大圣人”。同时,他还大肆宣扬出身于殷后代的孔子,在殷被周灭亡之后,是亡国民族的“大儒”,“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和“‘吾从周’的博大精神”。胡适公然鼓吹亡国奴精神,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制造舆论。他们掀起的这股“尊孔”逆流,是对五四运动的反扑,是为帝国主义、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政治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