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存约与《海云堂随记》

辛亥革命网 2012-06-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胡存约在任青岛工商总会董事长期间曾著《海云堂随记》一书,真实记录了德人侵占胶澳以前青岛村一带的历史风貌,字里行间无不显示那个时
 

  胡存约是青岛早期较有影响的“土著”人,生平做的最有益的一件事就是阻止德国殖民者拆毁青岛天后宫。胡存约因资助辛亥革命被奖以五品以同知候选。1912年9月底,孙中山先生来到青岛时曾到三江会馆。在鞭炮声和欢呼声中,孙中山走上了三江会馆大戏楼的主席台,副会长丁敬臣主持大会,并向孙先生介绍嘉宾:原青岛中华商务公局董事长傅炳昭、广东会馆会长古成章、三江会馆创始人郑章华、青岛商务总会董事长胡存约、电灯厂厂长朴尔斯曼、青岛车行老板费·理查德、青岛啤酒厂厂长马丁·威勒,以及造船厂、火柴厂、面粉厂、肥皂厂、蛋厂等各方代表。由此,可见那时的胡存约在青岛社会上十分活跃。

  尤值得一提的是,胡存约在任青岛工商总会董事长期间曾著《海云堂随记》一书,真实记录了德人侵占胶澳以前青岛村一带的历史风貌,字里行间无不显示那个时代的青岛已不是荒僻的渔村,而是有街衢、庙宇、海关、邮局及众多商铺的繁华市镇,已具备一般县城的规模。充分证实了德人称侵占前这里荒芜不堪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胡存约(1859~1916年)字规臣。清末民初胶澳青岛村人,祖辈经营商业,是地方上有影响的人家。他过早地失去父亲,十分孝顺其寡母,为人称道。青年时弃读从商,经理贸易事务。据成兰圃撰《胡规臣先生传略》载:“规臣敦厚好学,年十五选秀才……后弃读业商,助元昌协理商务。”在青岛经营“瑞泰协”商号,开始是土产杂品兼营“航运货载”,后来主要是百货土产并在周村设过分店,成为“口上最大的商户之一”。

  德国侵占青岛后,胡存约曾任青岛中华商务公局董事、胶澳参议督署董事。被认为是华人中敢与德人“争华人利益”的主要人物。再据1924年修编的《胡氏族谱》记载,胡氏原居住于上青岛村,德占青岛之后,整个家族被迫分散迁至远到胶县、海阳,近至王演庄、庄子、台东镇、阎家山等处。胡存约属胶县徐哥庄一支,生子毓岱(字镇东)、毓松、毓华(字镇西)。

  《胶澳志·人物志·乡贤》记载:“胡存约,字规臣,清末民初胶澳青岛村人,先世经营商业,侍母至孝。青岛开埠之始,市政权操诸外人,华商稍能自振代表同业以参与市政者,仅傅炳昭、丁敬臣、包幼卿、周宝山、成兰圃与存约数人而已。德人议移天后宫,存约与傅炳昭等力争之乃止。以此为众所倚重。有事悉就商焉。”

  1898年德占胶澳后,德国对青岛进行城市统一规划,沿海一带被划定为欧人居住区。而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天后宫成为德人的障碍,他们急欲拆除,移往他们划定的中国人居住区另建。

     天后宫是中国沿海地区广泛建设的庙宇,是渔航人家寄托希望、祭祀神灵的圣地,容不得轻易乱动,外人肆意移建更是大不敬。但是,德人侵占胶州湾后,把持了地方的一切大权,中国人没有伸张正义、维护权益的地方。

 
上世纪初的青岛天后宫


这是德占时期老照片上的青岛天后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