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锺羲与《雪桥诗话》(2)

辛亥革命网 2012-05-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诗中有史,诗史相关,为中国学术观念史上的潜流之一。近人杨锺羲的《雪桥诗话》则重在网罗轶闻遗事,为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典型。 ,杨锺

  赵珩的曾伯祖赵尔巽在被任命为清史馆馆长后,长达十四年的时间致力于《清史稿》的修撰工作。《清史稿》的修纂人员因各种原因前后数易多人,但杨锺羲却是与缪荃孙、劳乃宣、于式枚、耆龄、吴士鉴、陶葆廉、袁励准、章钰等人同列纂修兼总纂之列的,我想,杨锺羲真正参加这一具体工作当在1923年北上,也就是他任“南书房行走”之后,也与我的曾伯祖有着密切的关系。溥仪出宫后,旧臣星散。杨锺羲仍住在北平。

  赵珩曾说:“我至今藏有杨锺羲法书成扇,背面为近代画家吴煦的没骨牡丹。行书有法,颇见功力。款书丁丑,当是1937年,也就是杨锺羲去世前两年的作品。”

(赵珩先生家藏的题写有杨锺羲书法的扇面)

  《雪桥诗话》凡四集四十卷是杨锺羲寓居沪上时完成,或曰是他多年的积累,分诗话、续集、三集、余集,是在不同时期写成、不同时间刊印的,最后全四卷是刊刻于民国十五年(1926),也是在他北上之后的事了。《雪桥诗话》有四序,分别由缪荃孙、沈曾植、孙德谦所作,《续集》前有陈三立序,《三集》有金蓉镜序,《余集》有陈宝琛序,但每集都有刘承幹的序言缀于诸序之后,由此可见能将四集诗话付梓刊印是由刘承幹出资完成的。

  中国历来有以史证诗和以诗证史的学术风气,陈寅恪先生在给学生讲唐史时主张可以将唐诗作为史料的补充,也曾以杨锺羲的《雪桥诗话》为例,并劝吴宓读此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