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乐山与奇书《尘世奇谈》(2)

辛亥革命网 2012-05-0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寓居青岛的清宦,以书事自娱者大有人在,而像岳乐山那样,用整个晚年十余载的时日,完成一部300余万字的《尘世奇谈》长篇巨著,实为独见

  1934年秋天,老舍来到青岛不久,经人推荐,阅读到《尘世奇谈》的部分初稿。阅后,老舍盛赞“是书乃为必传之作。”“堪称当今第一奇书。”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岳乐山于1943年与世长辞,年72岁。终未见到自己的著作的刊行。岳乐山去世前,将手稿传给了他的儿子岳廉识。岳廉识是岳乐山的独子。对于父亲的心血结晶,他万般珍爱。他心里非常清楚,手稿未能问世,父亲是带着满腔遗憾离世的,这遗憾最终是要他来弥补。在动乱的年代里,家人珍惜先人的心血劳动,将是书手稿妥善报存了下来。岳廉识并无后嗣,因而期望这部大着流布人世的心情甚至比岳乐山更为强烈。谁知,正是这种焦灼,使手稿踏上了漫漫坎坷之途,引出了多少恩恩怨怨。1963年,为了实现父亲的夙愿,岳廉识乞求多方面相助刊行,曾把是书手稿送交青岛市文联审阅。经阅读后,认为: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一定的文史价值。如果暂不能出版,也应作文史资料妥善保存。历经坎坷六十余载,几经周折,方得出版问世,实属盛世幸事。终于2003年12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与北方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

  在岳乐山去世二十年之后,就有人阅读了这部书的手稿。当年是这样描述这部书的: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于保皇派。作者明知满清天下已不可保,但又竭尽全力效忠于慈禧、光绪。例如他曾率兵去新疆、外蒙一带平复骚乱;率兵去京北清剿康小八领导的十三县矿工、农民起义;率领满清水师去江浙镇压盐运船夫(即后来的上海青红帮)起义;戊戌政变搜捕谭嗣同、康广仁等六君子时,负责北京西直门戒严。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邱山即作者本人。他把个人经历几乎全部写入小说,故其思想倾向是无法掩盖的。然而,作者本人虽然效忠于慈禧、光绪,却与立志推翻满清政府、主张民主共和的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先辈是莫逆之交。作者开始反对孙中山倡导的革命,继而赞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最后参加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又到山东省任职,可惜作者没能把这段经历充分反映到小说中,有之,也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作品的主要内容,如上所述,是以作者的个人经历为生活基础的。当然,作者所经历的清末几次历史事件,不能不加以夸大虚构,从而使情节曲折,人物生动……除此,故事整个结构当称严谨,自庚子乱平息,慈禧西安逃难回京,至慈禧、光绪暴死,到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前后30余年间,历次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皆有记述和描绘。因为书中所写的重大事件,有的是作者亲身参与过的,叙述其矛盾冲突过程较之历史记载详尽细致,而事件中的人物多是真实姓名,距历史事实又不太远。书中值得一读的是各地风俗民情、生活习惯、矿藏物产、名胜古迹等描述,在清代其它说部中是很少见的。

  今日见到刚刚出版的《尘世奇谈》,确为是一部章回体的历史小说。全书共800回。每回4000字左右,计360余万字。可谓是一部特长的作品。所记内容,带有自传体的,均以作者亲见、亲历、亲闻的三亲资料。书中时间跨越了清光绪初年到民国初年的三四十年;地域包括了自北京到华北、西北、华东直至南海的大半个中国;所涉人物,上自帝、后、将、相,中至封疆大吏、各级官员、书吏杂役,下到山野村夫、市井小民、兵丁流寇,有名有姓者多达一千二三百人;其历史背景为左宗棠率军西征、曾纪泽办理外交等重大事件,所涉内容,既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难、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有山川景色、矿藏物产、名胜古迹等自然风光,均有生动出色的记述;所述故事十分广泛,既有铁骑刀枪,如同武侠小说;又有书香闺秀,酷似《红楼梦》言情巨篇,可谓清季王朝的衰亡史,堪称“民国第一奇书”。

  对作品的评价,评者的看法,由于作者思想倾向,这部小说受《野叟曝言》的影响较深。《野叟曝言》塑造的文素臣博学多才,能文能武,少有大志,壮欲治国,可惜时不我与。是书的主人翁邱山就是文素臣式的人物。清代小说,自《红楼梦》始,即已暴露满清的腐败,至《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等着,反满情绪更加明显。而《尘世奇谈》字里行间虽也揭露满清宫廷王室和王公大臣的肮脏污浊,但无反满情绪,尤其对慈禧和光绪,竭诚维护,不忘厚赐之恩。因此,作品的思想性较《儒林外史》、《老残游记》是逊色的,但作者的社会知识和个人经历以及文笔辞藻,则皆胜于《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令人值得称道的则是经过作者断断续续写了几十年的这部大书,《尘世奇谈》。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