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梅兰芳编新戏 提倡婚姻自主女性解放

辛亥革命网 2012-03-06 00:00 来源:中华文史网 作者:王政尧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梅兰芳曾观摩了辛亥革命的参加者、上海著名戏剧人王钟声率团来京主演的新剧,深受启发,付诸行动,在同事、朋友的帮助下,编演了时装新
 

  一、忧国忧民敢写敢演

  辛亥革命前夕,大清帝国内患民众的激烈反抗,外有列强的疯狂侵犯,危机重重,国将不国!在此期间,京沪等地有胆有识的戏剧人以身作则、奋笔疾书,编演了一系列旨在唤起民众、鼓舞民众、救亡图存的上乘之作。在以京剧为主的公演剧目中,首推集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的满族京剧艺术大师汪笑侬。

  在有“伶圣”之称的汪笑侬的剧作中,既有力主革新、支持变法的正确思想,又有激励民众、救亡图存的感人主题;更有抨击专制、痛斥腐败的鲜明内容,如《将相和》、《易水寒》、《洗耳记》;《哭祖庙》、《煤山恨》《瓜种兰因》﹝又名《波兰亡国恨》﹞《马嵬驿》﹝又名《六军怒》﹞;《骂阎罗》、《骂王朗》、《骂安禄山》、《党人碑》、《献西川》等等。他在晚年之时,同欧阳予倩在沪合编《柳如是》、《李香君》,并在剧中分别扮演钱谦益和侯方域,轰动一时。同时,他还积极参演揭露官场黑暗的《宦海潮》及反清武戏《张文祥刺马》,做为满族官宦后裔而演反清戏,正体现了一个戏剧人的爱国良知。

  与此同时,更多的在京沪的戏剧人演出了许多新编剧目,如写鸦片危害的《烟鬼叹》、《阿芙蓉》、《黑籍冤魂》等;写清廷黑暗统治的《惠兴女士》、《活地狱》、《人天恨》等;写戊戌变法的《维新梦》;写革命军英烈邹容的《革命军》;写黄花岗起义的《黄花岗》;写秋瑾殉国的《轩亭秋》、《碧血碑》、《六月霜》、《轩亭冤》、《轩亭血》、《侠女魂》等;写爱国志士激励国民的《潘烈士投海》,写辛亥革命的《鄂州血》、《黄金赤血》、《共和万岁》,其他还有如《宋教仁遇刺》、《猛回头》、《纂位大汉奸》、《皇帝梦》、《吴禄贞遇刺》、《拳打金刚》等很多历史剧和时装戏。

  在历史剧方面,编演的剧中主人公有包拯、岳飞、梁红玉、文天祥、海瑞、张煌言、郑成功、洪承畴等人,因其剧目很多,不再一一列举,而其主旨则不言而喻。其中,洪承畴引人注目,既有其爱情戏,也有其“投清”戏,当时,从“驱逐达虏”到“五族共和”转变很快,当然,人们更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的著名诗篇《赞洪文襄》!其诗评述洪承畴“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参见李玉昆:《从孙中山、林森等人的诗看洪承畴在清初的历史作用》,见苏双碧主编:《洪承畴研究》﹞而现如今,首都的京剧舞台上竟然还在公演半个世纪之前编演的《洪母骂畴》!这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今天、在我们努力构筑和谐社会和不断增进民族团结之时,似有不宜!笔者以为,此等情况似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这一时期,梅兰芳曾观摩了辛亥革命的参加者、上海著名戏剧人王钟声率团来京主演的新剧《禽海石》、《爱国血》、《血手印》等新戏,深受启发,付诸行动,在同事、朋友的帮助下,编演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牢狱鸳鸯》、《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以上新戏大都以提倡婚姻自主、女性解放为主,可谓与时俱进,但在同一时期,由齐如山等人为之编演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贵妃醉酒》等传统戏,大多流传至今,并成为梅派的代表剧目。百余年来,京剧在演现代戏(时装戏)方面的经验必须汲取,这些剧目的流传与否,不仅在很在程度上说明了京剧的属性,更重要者则是看到了我国以京沪为代表的戏剧人的爱国热情及其执着努力。

  二、以身作则投身革命

  长期以来,扶贫赈灾一直是戏剧界的优良传统。辛亥革命前,著名戏剧人﹝上海京剧演员﹞潘月樵、夏月珊等,即邀全班名伶于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初四日为上海医院和孤儿院捐助义演,悉充公益,颇受社会好评。﹝参见《申报》1909年12月10日﹞时人评之曰:潘氏“每于各省灾荒,提倡捐募,不遗余力。”﹝参见王芷章:《中国京剧编年史》下卷,下同﹞宣统三年﹝1911年﹞潘月樵、夏月润、夏月珊等人在新舞台专演《惠兴女士》、《黑籍冤魂》、《潘烈士投海》等新戏,是时,他们深受著名话剧演员王钟声等在沪演出中宣扬爱国思想的影响,潘、夏等演出时,“是诚激昂慷慨,正气逼人!”“社会士夫有望而生敬者。”戏剧人的爱国思想和以上行动,为其投身辛亥年上海民军起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辛亥年武昌起义时,“潘月樵是伶界商团负责人之一,他积极奔走于陈其美、李平书、沈缦云之间,出力甚多。商团攻破制造局,潘月樵的功劳是不小的。”﹝参见《梅兰芳文集·戏剧界参加辛亥革命的几件事》,下同﹞九月十三日﹝11月3日﹞,为响应武昌起义,沪上革命党宣布上海反清独立。凌晨时分,有潘月樵等多名戏剧人参加的敢死队二百多人,他们以身作则,率先攻入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京剧艺人投身敢死队的还有夏月珊、夏月润、夏月华、张顺来、马飞珠、邱治云、薛寿龄、冯子和、吕月樵、王永利等多人。潘月樵在这次战斗中受伤,送往医院救治。十月中旬,潘月樵明确表示伤愈后即组织新舞台为革命军义演助饷,并因功被授予少将军衔。今年,上海京剧院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编演的京剧《梨园少将》,即指此公,即谓此段史事。

  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更大规模的为北伐军联合助饷义演在上海开始了。参加演出的知名演员有赛魁官、夏月润、毛韵珂、王益芳、张顺来、潘月樵、夜来香、林步青;万盏灯、吕月樵、冯子和、赵如泉、范少山、沈韵秋、何家声、何金寿;李海春、王鸿寿﹝即三麻子﹞;小菊笙、盖叫天、祁彩芬、贵俊卿、刘寿峰等数十人,潘月樵以其伤后积极参加助饷义演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他在治伤时诺言,而参加义演其他演职员就更多了。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