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现状(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21 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展望 作者:何一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显示了蓬勃的学术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也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 急需加以解决。本文着重对21 世

        3. 出现了将近代城市研究与现代城市发展研究相结合的趋势。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各地的城市史研究者都具有较强的时代意识,他们力图摆脱传统的研究框架和范示的束缚,并努力寻求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因而在研究的内容、理论与方法上都具有较强的历史透视作用,“城市史已经成为寻求历史学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一条有希望的途径。”如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 近年来先后参与了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成都城市综合整治研究、成都九五规划和十五规划研究等,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由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历史学科专家组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高度重视,在“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规划中都设置了多个与中国近代城市史相关联的重点研究课题,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逐渐由原来的无人问津变得热门起来,“近代城市研究已成为近代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新领域”。

        十余年来,随着研究人员的增多,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课题和经费的增加,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领域出版了包括学术专著、资料集和一般性读物在内的书籍达数百部,发表了相关文章上千篇。关于单体城市方面的代表作有《近代上海城市研究》、《近代重庆城市史》、《近代天津城市史》、《近代武汉城市史》 。这四本专著可以说是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在单体城市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开创性著作;在区域城市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在不同类型城市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隗瀛涛主编《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在城市史整体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何一民著《中国城市史纲》、宁越敏等著《中国城市发展史》、曹洪涛等著《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值得重视的是,有若干种关于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的专著也有专章阐述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如章开沅、罗福惠主编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潘君祥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国情透视》等书。此外,不少学者和博士生、硕士生相继发表了若干有相当水平的文章。十余年来, 在众多学界同仁的努力下,有关中国近代城市史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如关于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代城市史研究的主要对象,城市化与现代化,现代化与半殖民地化,城市的体系、布局, 城市的功能、结构、城乡关系、城市发展的动力等理论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不少学者还十分重视提出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模式,初步形成“结构———功能学派”、“综合分析学派”、“社会学派”以及“新城市史学派”等不同的学派。理论研究的多样化,一方面反映了学者们思维十分活跃,另一方面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城市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深入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所取得的成绩也十分引人注目,可以说,到20 世纪末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