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看女性的觉醒(2)
辛亥革命网 2011-03-23 00:00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简姿亚 查看:
第三,从女性报刊看,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性意识到结成团体,争取女权的重要性,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秋瑾说:‘吾今欲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为女界之总机关,使我女子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速进于大光明世界……’实际上,秋瑾创办《中国女报>是‘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还有人写文章指出:“若于男女间论之,则不结团体,女权必不能兴,女权不兴,终必复受家庭压制。’从现实社会来看,这一时期的女性团体非常活跃,如女学会、共爱会、非偶会、不缠足会、锄异社、留日女学会等,并且大部分团体都创办了女性报刊。以妇女团体为依托,以女性报刊为宣传阵地,这是当时女性解放运动的一大特征。
第四,面对国家、民族的巨大生存危机,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性认识到要争取自身解放,必须和男子一样,投身于救亡运动,担负起国家兴亡的责任。《中国女报》第2期的《大魂篇》说:“五之所视于同胞姊妹者,为我女子辟大世界,为我祖国发大光明,为我女界编大历史,争已失之女权于四千年,造已死之国魂于万万世。…“还以助男子,共争主权于异族,不亦我女子之天职乎,尽我天职,以效祖国。”《女报》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亦与有责焉!” 这一时期女性报刊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主流是抨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呼吁广大妇女投身于反清革命斗争。“巾帼须眉,相将携手,以上二十世纪之舞台,而演驱除异族,光复河山,推翻旧政府,建设新中国之话剧。’爱国、救国的呼声与妇女解放的呼声互相影响,互为促进,一道为当时的民族民主革命推波助澜。
三
但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性仍未真正地觉醒。首先,她们倡导的女性解放仍然以男性为标准、为参照系统。从女性报刊所展示的内容来看,女性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如男人般的女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便是一个典型。她的笔名,诸如‘鉴湖女侠”、‘强汉”、‘铁肝生”、‘竞雄’等,昭示着她“做男人一般的女人’的愿望。另外,据《中国女性史》记载,秋瑾经常的装束就是如男子般打扮。就连女性解放的先驱者也在模仿男人的言行举止,更不用说其它女性了。尽管陈撷芬曾经提出:“即有以兴女学、复女权为志者,亦必以提倡望之男子。无论彼男子之无暇专此也,就其暇焉,恐仍为便于男子之女学而已,仍为便于男子之女权而已。’但这样的呼声在当时是非常微弱的,觉醒了的女性们所倡导的妇女解放仍是一个向男性靠拢、回归的过程。
其次,传统的价值文化仍在影响着女性的觉醒。破旧立新是近代社会的一大半任务,但传统的价值文化根深蒂固,即使经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冲击,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风气仍然未开,某些封建意识封建思想仍潜踞在国民心中,有意无意地影响着人们认识、评判事物。知识女性也不例外。如她们在谈到妇女的职业问题时,大部分仍未能脱离‘女工”、‘女艺’的思想藩篱。《女报》认为女性最合适的职业是从事手工劳动,而《女子世界》则认为适合女性的职业教育为四项:美术、裁缝、编织、做花。笔者认为,这依然是“男女有别”的意识在作祟。
再次,这一时期的女性觉醒主要属于知识女性的觉醒。因为当时能识字的女性尚属少数,对于广大不识字女性来说,她们无从读书阅报,也难以从其它方面接受妇女解放思潮的洗礼。那时,觉醒了的以及觉醒后在社会上奔走呼号的女性几乎都是知识分子。从这个角度讲,女性报刊之对女性的启蒙作用也是有限的,仅限于知识分子当中。 最后,宣传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斗争相结合,在当时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并不利于妇女自身的解放。因为这会直接导致女性自身的社会意识强而个人意识弱,直至普遍缺乏自我解放意识。女性的解放一旦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女性就会不断自觉地接受为男性政治所决定的国家意识的干扰与统驭,同时不自觉地抛弃了原本强烈的自我意识,仍然成为‘利于男子之女人而已。”
以上所谈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觉醒的局限性,其实,这也是时代局限性之体现。我们不能苛求,而且,当时女性的觉醒也确定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相对于几千年来的无意识与非意识,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性觉醒焕发着绚丽夺目的光彩。我之所以谈局限性是因为在我们今天这个现代社会里,许多女性仍然有着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的弱点,诸如以上所说之四个方面,几乎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我们而言,这应该是一种警醒。时代在前进,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女性觉醒’这四个字仍然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