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看女性的觉醒

辛亥革命网 2011-03-23 00:00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简姿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一直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之中,从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看女性的觉醒,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一直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之中,自觉不自觉地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作为其为人处事,甚至是完善自我的标准与尺度。她们的自我意识非常贫弱,更无从产生自我解放的意识,也无从谈‘觉醒’-字。直到近代,当西方的学说与思想涌入,当中国面临生存的危机,当知识女性群体逐渐形成,中国的女性终于开始觉醒。

    1898年7月维新派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女性报刊:《女学报》。它非常明确地说:“我道这报是救我们二万万人得平权的起点。《女学报》多印一天,多销一张,便是平权的话,多引一线,多积一面。”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女性最初的觉醒。首先,它是我国知识女性为争取自身解放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女学报》的主笔与撰稿人几乎全是女性,它抒发的是女性的心声,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女性自己呼喊出“妇女解放”。第二,它是我国第一份面向女性读者的刊物,宗旨是宣传变法维新,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争取妇女参政,主张男女平等,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宣传妇女解放,并且希望唤醒其它女性。

    此时女性们的解放思想不仅仅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女子教育、男女平等思想的阐释与发挥,她们非常明确的提出‘男女平等’韵口号,而维新时期的康梁未能有勇气做到,为此她们也感到无比地自豪与喜悦:“日报通行在中国,已经许久了,到今天更见日盛。至于设报的人,或者是本国的绅商,或者是外国的教士,从来没有为我们本地女子设立报的。故此不独他们男子和外国人,看为希奇,即我们自己,岂不也觉得新奇!直把戒外言、内言的这块大招牌,这堵旧围墙,竞冲破打通了,堂堂皇皇的讲论女学,女主笔岂不是中国古来所未有的呢?我们现在竞直言不讳,亦畅快极了!

    《女学报》的内容与特色为其后的女性报刊所拓展与深化,而其后女性的觉醒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1902年至1913年,中国的女性报刊蓬勃发展,这是女性报刊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此时共出现女性报刊50多种。如此众多的报刊再次发出妇女解放的呼声,与维新时期相比,它更为强烈、更为深入,也更加声势浩大。从女性报刊看,这一时期女性的觉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女性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的纲常伦理造成了女性的悲惨处境。

   《女子世界》这般写道:‘吾国民之半部分,则忧愁惨淡,家庭被压制,娇躯弱质,身体被戕贼,得永远监禁之罚,以三从七出而终。”《中国新女界杂志》对女性处境之描述更是入木三分:“…一地面上,有一个大洞,看下去,有许多层小梯儿,史字先走下去,我只得也随着下来,觉得里面鬼哭神号,阴风凄怆,朝四处一看,地面虽不甚大,却恍惚象长江大河、五岳四读都包括在里面,难道是个幻境么?史字说:你不看见这上头一层,原是奴隶两个字的位置,这个地方,还在奴隶的底下,方是女子两个字的位置……前边出现的一条大水,…“是自从女子字被压制在这儿以来,那无量数的血泪儿,经过了几千年,从一珠一点,积累成支支大水,若论这大水的名儿,便唤作血泪江。”

    基于对女性处境的深刻认识,她们更强烈地批判封建纲常伦理。‘有民贼独夫者出,利用君臣之名义,以凌压一切,所谓专制政体也。上有专制之常出,下有专制之户主,父之对于子,夫之对于妇,兄之对于弟,无不以专制行之,更倡为三纲之说,流毒无穷。”《中国女报》则说:“观四千年来沉沉黑狱女界之现象,日:三从四德也,培养奴隶之教育也,防范奴隶之苛律也。”《神州女报》为只有破坏封建的纲常伦理,才能实现妇女的解放:‘要提倡真正的女权,定要把四千年来三纲三从的邪说破坏得千干净净,然后女子才有见天日的希望。”当时,几乎每份女性报刊都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批判。

    第二,为实现男女平等,从各个方面要求争取妇女的权利。

    1.要求婚姻自由,实行家庭革命

    《留日女学会杂志》指出:‘婚姻专制之弊,急宜改革也。中国主婚之全权,实在于父母,而无子女容喙之余地,此其弊之最大者也。”《神州女报>提出应保证女子结婚和离婚的自由:‘不用父母强逼,媒灼说谎,一任本人作主。”“提倡自由结婚主义。倘有彩凤随鸦,明珠投雀,遇人不淑,则急当宣布离婚,任其再嫁。禁娶妾旁淫之俗,明夫死守节之非,务使男子不能有加于女子,女子亦不能有下于男子,如此则自由平等之风普及矣。”

    家庭革命论是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们提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神州女报>认为女性要解放,“应当和家庭决裂,进行女子家庭革命。”这一时期许多女子认为“欲革国命,先革家命,欲革家命,还请先革一身之命。’虽然家庭革命论导致了一些偏激的做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无疑是女性寻求解放的一条途径。

    2. 要求实行女子教育

    《女学生》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是教育不平等,秋瑾在《白话》第一期中指出:“要尊贵女子的权,必须先兴女子的学。”《留日女学会杂志》认为要改变女子‘知塞”、‘位卑’的状况,必须发展教育,并且说:“教育者,文明之母也。…..若我中国半数女子,得熏陶于文明教育,学术自高,思潮亦远,海内一呼,闰阁皆应,虽数千年恶习,不难一扫而空之。”由此可见教育在当时女性心中的重要性。《女子世界泻文章指出:‘女子既不学,则天性本驯者,日以顺从为事,依赖之外一无所称。”‘教育范围日以广,社会之魔害日以消,国民之精神日以发达。’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女子幸福的事,而且关系着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女性报刊的大力鼓吹,‘当时社会上确实出现了办女学的热潮,许多昔日的绣楼小姐终于进入了洋学堂,学到了新知识。’而许多女子又通过教育逐渐觉醒并成长为新一代的女性。

    3.要求经济上和人格上的自立

    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性认识到,女子地位卑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自营生计。所以她们呼吁广大妇女,要想求得解放,必须经济上自立。《中国女报》:‘兴女学,兴女学,而不谋所以巩固自立之基础,吾恐其教育之效果,不过养成多数高等之奴隶耳,于吾振兴夫何有!”(中国女报第2期)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时期的女性不仅认为经济上要自立,而且人格上也须独立。《神州女报>旨出:‘作为一个新妇女,应当有独立的人格。’这样,才能彻底去除依赖的习性,改变受奴役的处境。秋瑾认为要摆脱“一世囚徒”、‘‘半生牛马’的“十八层地狱“的生活,必须取得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她在《中国女报》第1期中如是说:“但凡一个人,只怕自己没有志气。如有志气,何尝不可求一个自立的基础,自活的艺业呢?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吗?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呢,可使家业兴隆;二来昵,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归来得家族的欢迎,在外有朋友的教益,…一如再志趣高的,思想好的,或受高等的名誉,或为伟大的功业,中外称扬,通国敬慕。这样美丽文明的世界,你说好不好?难道我诸姊妹,真个安于牛马奴隶的生涯,不思自拔么?”

    4积极争取妇女参政权

    从创办第一份女性报刊开始,知识妇女们就有着参政的意识。辛亥革命胜利后,从1911年至1913年创办的女性报刊,其主要特色便是鼓吹女子参政。这时出现了一个积极争取女子参政权利的高潮。《万国女子参政会旬报》的《箭章》明确宣布‘本报以增进女子常识,阐明天赋人权,为将来女子参政之预备。’而<子白话报》认为革命成功以后“应当享受参政的权利”,“参政是女子本分应作的事情,并不是格外的要求,是女子应有的,也是女子应争的。”《妇女时报》则说:‘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女性报刊之积极争取女子参政权的舆论鼓吹,推动着现实生活中女性争取参政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