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游历使者傅云龙(4)
辛亥革命网 2013-04-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班书阁著录略云:“《游历图经馀记》十五卷(实学斋丛书本)。清傅云龙撰。有《游历日本图经》30卷,《游历美利加图经》32卷,《游历英属加拿大图经》8卷,《游历古巴图经》2卷、《游历秘鲁图经》4卷、《游历巴西图经》10卷。凡八十六卷。然皆记事体也,因就途中所草,复成此游历图经余记十五卷。其目曰游历地球图、游天时地理合表、游日本图经余纪前编上、前编下、游历美利加图经余纪前编上、前编下、游历加纳图经余纪、游历美利加图经余纪二编、游历古巴图经余纪、游历秘鲁图经余纪上、余纪下、游历巴西图经余纪、游历美利加图经余纪后编、游历日本图经余纪后编。游历图经余纪叙例,逐编皆依史家编年体,以月系日,以纪实为主,非稽国计,即鉴民主,非烛军政,即研学术;非测天度,即诹地险;他若山水之奇次之,习俗之异又次之;至于风景悉从删削;图经以所游之国维范围,而余纪则就以日见闻,不囿易地,书中所纪,皆称有法,亦当日考察国外政治之役巨著也。”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谭其骧著录略云:“《游历日本图经》三十卷(光绪十五年日本石印本)。清傅云龙撰。此编即其自十三年冬至十四年春,留日六月期间,考稽中日载籍,证以见闻,纂集而成。都三十卷。卷一天文;卷二至卷六地理;卷七至八河渠志;卷九十国纪;十风俗;十一至十四食货;十五考工;十六兵制;十七职官;十八外交;十九政事;卷二十文学;二十一至二十二艺文志;二十三至七金石志;二十八至九文征;三十叙例。全书编幅,表居十九,实事求是,不尚空论。除黄氏日本国志外,无出此书之右者。”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冯汝玠著录略云:“《日本金石志》五卷(原单行本)。清傅云龙撰。是编乃从《日本图经》卷二十一至七中抽出印单行本。”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许道龄著录略云:“《游历巴西国图经》十卷(刊本)。清傅云龙撰。是书为其游历巴西之记录。据其自序谓光绪十五年春儿越六日抵彼土,留者十有二日。全书都分十类:曰天文、地理、国系、风俗、食货、考工、兵制、政事、文学、叙例;又别为子目五十一。……胜薛庸庵诸君游记。”
据《简明中国古籍辞典》著录尚有《游历秘鲁图经》四卷(籑喜丛书庐本)。光绪十三年(1887)傅氏考察途中撰成是书。分天文、地理、国交、风俗、食货、考工、兵制、外交、政事、文学、、叙例十一类。凡中国、秘鲁较时里差表、地理表、人数系地表、分疆表、大事编年表、铁道表等四十三子目,叙事详细、足资考证秘鲁史地事实。
三、国学研究,造诣极深,范围极广,著作篇幅浩翰,如《全汉文五百卷》及《金石集成三百卷》,都有极高的成就和研究价值。《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杨钟羲著录略云:“《说文古语考补正》二卷(籑喜庐刻本)。清傅云龙撰。云龙在修《顺天府志》方言以许郑家法皆以今语释古其时方言今为古语病长洲程氏说文古语考颇为简略。”故作之。
傅云龙喜藏书和刻书,光绪十五年(1889)在日本刊刻有《籑喜庐丛书》14册,收有唐卷子本《论语》10卷、《新修本草》10卷、影日刊本《文选》残卷等珍贵本子,均为久已失传之本。其中《新修本草》10卷,是他在东京所见小岛氏藏书的传写本11卷(其中卷三为小岛氏补辑),贵阳藏书家陈榘在日本又赠予卷四、卷五、卷十五共3卷,于是将所得影刻成《唐卷子本新修本草十卷补辑一卷》,收入《纂喜庐丛书》之二,又刻《傅氏抄校书》9册,收书6种,是其自抄、自校、自刻之书。著《补晋书艺文志》、《全汉碑目》、《北堂书抄引书目》、《籑喜庐所著书目》、《日本金石志》等。著作数十部。
据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清傅云龙编、胡俊章补《续汇刻书目》十二卷补遗一卷(光绪二年(1876)傅氏善成堂刊本)。《续汇刻书目》是顾修《汇刻书目》的续编,也是傅云龙的力作。傅云龙认为目录之学由来已久,刘向、班固肇其规、陈、晃拓其体,晋荀易的甲乙丙丁分类演变为后来的经、史、子、集四部,清代的《四库全书》则更博大精深。但历来的目录学家很少著录丛书子目,顾修以数十年之功,网罗二六O部丛书编成一部《汇刻书目》,开丛书目录之先河,但外错难免,遗漏亦多。傅云龙多方搜集,撮目成轶,编成《续汇刻书目》,收书五百种。《续汇刻书目》共两函十册,分经、史、子、集四部。第一卷经部,收易类十二种,书类一种,诗类一种,礼类三种,春秋五种,孝类一种,计二三种;第二卷为五经总义类,收书二九种,四书类收书六种,乐类三种,小学类十三种,计五一种。第三卷史部,分正史类,收书一种,编年类收书六种,别史类四种,杂史类三种,诏令奏议类五种,传记类九种,计二八种;第四卷史抄类,收书八种,载记类三种,时令类一种,地理类十三种,职官类一种,政书类七种,政事类一种,目录类四种,史评类二种,计四O种。第五卷为子部,分儒家类收书十五种,兵家类二种,法家类一种,农家类一种,医家类八种,天文算法类八种,术数类八种,艺术类七种,谱录类五种,计五五种;第六卷为杂家类一,收书十六种;第七卷为杂家类二,收书十五种;第八卷为杂家类三,收书四六种;第九卷为杂家类四,收书二七种,以上至第六卷为杂编之属,类书类八种,小说家类八种(内分杂事、异闻、琐记),释家类二种,道家类二种,计四七种。第十卷为集部,分楚词类,收书二种,别集类,收书四三种,计四五种;第十一卷为别集类,收书七O种;第十二卷别集类收书三O种,总集类收书二七种,诗文评类收书四种,词曲类二种,计六三种。卷首列《续汇刻书目总目》,十二卷合收书四九四种。总目后,分卷详列各丛书的书名、成书年代、作者、卷数、刊、藏、注、校、辑、释、集者人名,每一部丛书注明其所收子目、著者、版本,标明存佚。凡御制、御批、御定书籍、均顶格书写,附提要说明何年由何人奉救撰写。本书目收录范围大体是:一、辑顾修《汇刻书目》之遗漏者;二、收录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陆续刻印的丛书。书目的重点是后者,但所辑历代漏辑者,其中包括有宋元及明代前期的出版物若干,亦不容忽视。在各类丛书中,尤以杂家与别集两类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引人注目。此外,地理、艺术、谱录、医家等亦可资参考。有些条目作者还作了必要的说明与考证。书目后附补遗一卷,辑有历代丛书二十一部,为胡俊章所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