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游历使者傅云龙(2)

辛亥革命网 2013-04-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傅云龙官至清兵部郎中,直隶候补道。光绪十三年(1887)奉使出国考查,先后出使出使日本、美国、秘鲁、智利、巴西、加拿大、古巴、厄瓜多

  傅云龙游历回国以后,先任北洋机器局会办,一年后又兼任“海军衙门总帮办”和“会办天津海运。”光绪廿一年,被任命总办。傅云龙在洋务运动的实践里,认真踏实,身体力行,取得了出色成就,可谓是后起之秀,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李鸿章也特别器重他,尚博乡贤祠的碑文,也是李鸿章所撰。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傅范初、傅范冕在新学方面都有所成就。特别傅范初在电报、电灯、电机、摄影、制皂和罐头食品方面都有建树。

  傅云龙勤历述著,留下了许多学术意义,社会意义的著作,影响深远。傅云龙一生著作,可考者不下两千四百零四卷,约数千万字。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则说:“所著书不下亿兆余言,皆经天纬地之学。”傅云龙的许多著作,如《实学文导》、《机器图说考》、《比例图说》、《考化白金工记》、《考空气炮工记》、《比例尺图说》、《字学三种》等书,都遭遇了盗版,光绪二十八年,钦命二品顶戴江南分巡苏松太兵备道曾专门出示公告,“无得翻印渔利”。傅云龙著作的价值及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光绪廿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4月4日,身为神机营机器局总办的傅云龙自北京抵达天津采购物资。八国联军入侵,最早攻克的是天津,北洋机器局就在天津。此时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在即,商店关门,傅云龙只能回北京,但已没法回程,突然吐血病倒了。而北京的儿子傅范初得知情况后,艰难地来到天津,父子决定回上海,因为上海离老家德清近,且此前已有家眷住在上海。5月19日(指农历,下同),傅云龙携子傅范初自天津紫竹林红楼西,乘火车至塘沽。20日乘新裕轮船直抵上海。所坐车船是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前的最后一班了。9月17日,傅云龙携子傅范翔,从上海大马路泥城桥亿鑫里二弄,由新桥泰昌码头上无锡快船,开始了故乡之行。一路上,诗兴大发。傅云龙妻李端临先开句:“两岸青山梦里行”,儿子傅范翔接上:“一帆风顺抵湖城”,傅云龙感慨道:“二十四年前祭扫,朅来鸿爪认分明”。一首完成,意犹未尽,李端临又赋:“两岸芦花一例开,好山移过眼前来”,“双轮鼓浪如飞去”(傅范翔),“湖水扁舟带月回”(傅云龙)。晚宿金石。9月18日,船过南浔、又过湖州,过潮音桥,至归安县。县署左边有一牌坊,一面书有“父子中丞”,另一面写“父子大夫”。9月19日,船过荻港,到菱湖。上岸访荣昌族叔,没碰见。就直奔钟管。过五福桥,老家尚博到了。住嵩伯母家。傅云龙感慨“儿童相见不相识”那首古诗,今天的境况如此的相似!族人纷纷来探望,大有招架不住之势。傅云龙寒暄后,旋即至傅家宗祠,又步行去谒乡贤公之墓。

  傅范翔在《侍亲归祭志》中,记述了傅家的情景:“村傅姓居十之七,其附居于西者谈姓也,家家临溪水。村西见三山,澉山最大,龙山次之,凤山又次之,然总名澉山也,是夜风雨大作,村人讶罕见云”。傅云龙回家乡第一天晚上,遇到了令村民惊讶的狂风暴雨,不知是好还是坏的征兆。9月20日,到宗祠,谒祖先。祠前有古柏二株,树种于明代。祠内有多块匾额,一曰“节孝可风”,(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浙江等处学政王杰为玉山之妻姚氏立),二曰:“文魁”,(大主考李文田为光绪丁卯科带补壬戌科乡试八十三名举人傅鼎立),三曰“云林堂”(光绪辛卯秋九月家大人立),四中匾曰“源远流长”(同治戊辰年小春月长孙茂春立),五右匾曰“贡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浙江学政刘镮之为傅允升立。)六曰“文魁”(雍正元年乡试举人傅能德立)。七曰“游历第一”。9月21日,又去扫墓。乡贤公墓之周围有傅云龙亲自栽下的50株柏树,30多株麻力树,都已高数丈了。村民说二十四年没有一只狗到过,真是奇事。傍晚,召集村里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齐集一见,藉以勉励。来了19个,每人给新钱百十,并励数语。一个接一个,直至深夜,观者如堵。9月22日,又一次到坟前祭拜。驾小船到宗祠对岸游览,觉此处风景有西湖之美。当天碰到村里的教书先生,傅云龙与他讲教读法,授予蒙童教学之心得。9月23日,游龙山、澉山、凤山。并到了龙山的清胜寺。注解了“大雄宝殿”匾是蔡赓飏写的。9月25日,坐船去钟管。过南湖桥,抵福寿桥,转西入新桥港。上岸在沈家喝茶小坐,步行而东游五福观。五福观现已无存,那时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史料:五福观有匾曰:“恩覃三界”、“道契清虚”。又北行过永安桥抵钟管,过真教寺,至仁人堂药店,姚容金在,系先祖母的内侄曾孙,说光绪三年傅云龙曾赠一幅对联:“草芽随绿意,柳眼向人青”,因是草书,“意”字不识,请教大人。傅云龙并当场又写了一幅书法与店东。傅云龙在街上游览,看热闹的人拥堵,有一乡绅名朱兰金的邀傅云龙到他家饮茶,直至夕阳西下才回尚博。傅云龙回到了老家尚博的经历:9月26日,傅云龙书界址牌。晚至本家东升处奠祭,吃豆腐,以偕族人听戏。并记录了当地丧事风俗。9月28日,傅云龙去上淇坟监工,并种了二株松树六株柏树。9月29日,傅云龙携家人去三墩上祖坟。晚又写书法赠予族人。有:“如松之茂,似兰斯馨”,“道德能文,富贵亦寿”,“去日儿童皆大,昔年风景犹存”,“先生默坐春风里,神妙独到秋毫颠”,“有猷有为有守,多福多寿多男”,“令公大富亦寿,欧阳蓄道能文”。9月30日,为继荣书“风水金鉴”匾。并又为族人书写楹联。10月初一,祭南洋公坟。南洋公子孙一百八十余人,列坐其次,南向为大。觥筹交错,尽欢而散。10月2日,夜,乘船赴杭。陪行者有吉千、升堂两兄。族人送行于岸约二百余人。10月3日,船过拱宸桥,大关桥,华光桥,左家桥,下宁桥,至团子窝停船上岸。步行至西湖南岸宝粟山,抵石山庄。游杭州西湖。又坐船回拱宸桥,上岸游永安街。10月4日,乘无锡快船赴上海。途经塘栖,石门,嘉兴,5日至闵行。10月6日,到达上海。在上海休息了二十多天后,傅云龙带着小儿子傅范钜再次回乡,目的是修建乡贤祠。10月24日,傅云龙携子傅范钜从上海出发赴家乡尚博。10月25日,到菱湖。住在钱宏顺丝行的选青兄处。定木石土工,写碑版文。为建乡贤祠作准备。11月初一,雇船,从菱湖到钟管尚博。11月5日,买老家西面沈正谦土地一分六厘。11月16日,乡贤祠破土动工。11月29日,因为下雨停工,傅云龙写碑文。同姓傅松茂、傅元茂两人摇船冒雨来访。渔桥头同姓之长封兄也驶舟来访,并求墨宝,傅云龙写了一幅对联赠之。(近年发现鱼桥头一姓傅家藏有傅云龙写的对联,可能就是这一幅)。12月初一,岱头傅士荣来访。岱头,即现称的棣溪、棣头。傅云龙在日记中写道:“尚博到”岱头卅里,至观音堂直北而行。家在岱头西二十里之石郎,有山地百亩,出竹,其笋有大小年之分。岱头傅家,太平天国造反前有二十几家,平定后还有四家,后只剩此一家了。由于劳累过度,身体不适,至沪就医。光绪廿七年(1901年)正月,傅云龙又一次偕妻子,携女儿范淑,儿子范钜回乡。这一次,一住就是三个月。修建乡贤祠,补立祖坟碑碣,赈济孤寡老人,帮助儿童入学。“乡贤”是清朝对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低级别官员的一种表彰。傅云龙父亲傅羹梅卒后,直至光绪十八年,由闽浙总督、浙江学政、浙江巡抚三人,根据布政使的报告提名,再经礼部详核,上奏皇上。经光绪皇帝批准,傅羹梅以“性徵孝友,品植端方”获“乡贤”称号的。因此傅云龙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修建乡贤祠的任务。完工不久,便病倒了。4月6日,返回上海。第二天傅云龙旧病复发。还在尚博的夫人急忙赶上海,总算见上最后一面。4月12日,傅云龙病逝。后归葬钟管尚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