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籍著名国画家俞剑华(2)
辛亥革命网 2013-0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俞剑华一直坚持美术创作。他的《雁荡纪游图册》、《华山纪游图册》、《济南山水册》等10余册写生稿,洋洋大观,美不胜收。他画的《云海松涛》、《山村秋兴》、《云山泼墨》皆成珍品。他的山水画不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美,而且努力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佛岭水库》、《庐山人工湖》、《南京长江大桥》等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
俞剑华一生生活艰苦,爱国爱民。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他联合济南书画家举行展览会,将出售款项全部捐助上海受难同胞;1931年,武汉大水灾,他又举行个人画展,将全部收入赈灾。为了国家美术事业的发展,他将一生收藏的图书、手稿等近4700余册以及大批图画作品赠送给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由著名美术史论学家俞剑华编著。运用姓氏笔画的检查方法,方便了读者的使用。本书有关资料由全国各重要省市文化局、博物馆、文管局提供文献,本书范围包括历代画家、书家、篆刻家、建筑家、雕塑家以及各种工艺美术家,其中以书画篆刻,文献丰富,故人数最多,此外各家虽尽量搜罗,所得终局有限,民间艺人,尤为难得,成为本书的最大缺点,有待日后的弥补。
《中国古代画论》一书由著名美术史论学家俞剑华编著。本书初编始于1936年。当时俞剑华先生受《书画书录解体》与画论丛刊启发、影响并以这两书为基础,开始本书的编写,初名《历代画论大观》。然而,此时抗日战争开始,遂而停止。抗战胜利后,俞剑华先生回到上海,又大量收集材料,续有辑录。新中国成立后,又重编一过,改名《历代中国画论集成》。1953年,俞剑华先生又赴京,请叶恭绰、王朝闻、蔡若虹、王逊、傅抱石、潘天寿等老先生审阅,几经修改,最后定名《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于1956年定稿,1957年出版。2005年已经是第二版第三次印刷了。可见本书近年颇受欢迎。
本书虽名画论,其实包罗很广。凡历代经传文集中有关画论之作都在收集之列。内容也颇为翔实,如画论、画理、画法、画诀、画诗、画品、画评、画谱、画说、画鉴、画跋等无不酌加收录,以求完备。本书为了增加信息量,便于读者寻根找据,编者不但注明出处,而且撰写了作者小传。此外,编者还适量撰写了按语。
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容三编,第一编为泛论;第二编为品评;第三编为人物。下编容三卷,第四编为山水;第五编为花鸟畜兽、梅兰竹菊;第六编为鉴藏、装裱、工具和设色。每编按年代前后排列。检索起来非常便利。遗憾的是,编者为了梳理主线,便于阅读,把清代的许多论述,删去了二十多万字。此外,编者还有清末到新中国建立阶段所收集的一百多万字,在此次再版时也没有收录,只有以后再说了。
本书由于是从浩瀚的古籍中辑录而成,所以免去了许多入门者和学者的检索之苦。同时由于编者用心良苦,又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留出了线索,为继续深入创造了条件。所以本书不但为美术史论学者所重视,也是藏家的必读之书,对藏家进一步鉴赏藏品,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
1986年由济南出版的《俞剑华美术论文选》,是周积寅编,山东美术出版社。俞剑华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美术史论家,曾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做过大量资料汇编。俞剑华在是书里的《七十五年来的国画》尝云:“自蜀人张善子、张大千来上海后,极力推崇石涛、八大,搜求遗作,不遗余力。而大千天才横溢,每一命笔,超逸绝伦。于是石涛、八大之画始为人所重视,价值日昂,学者日众,几至家家石涛,人人八大。连类而及,如石溪、瞿山、半千,均价值连城。而四王吴恽,几无人问津了。”这一叙述,对当时风气之变的揭示是符合历史情理的。俞剑华在《陈子奋白描花卉册》序中写道:“以形写神,独具心得,尤其在章法的剪裁,位置的经营,既无一般俗套,又无标本缺陷,对于国画的发展必将有极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