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与叙事诗《一百单八将赞》(2)
辛亥革命网 2012-10-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37年4月,李欣在救亡同学会的基础上,组织国立山东大学爱国学生20余人,在万国公墓开会,宣布成立“民先”山大队部。吴綪被选为山大“民先”区队长。“民先”山大队部成立后,经常有计划地向同学介绍进步书刊,并组织救亡歌曲合唱团、世界语学习班,吸引大家参加活动,广泛联系了校内外群众,扩大了政治和社会影响。
1937年7月初,李欣和王冠仲、吴綪等人到达北平,准备参加民先全国代表大会。去后,七七事变爆发,北平的形势十分紧张,代表会没有开成。8月8日,李欣随北平南下的学生返回青岛。此时,青岛正值暑假,在校同学很少,李欣和民先骨干分子团结在校同学及社会上一些人,继续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为了开展对市民群众的宣传工作,李欣等组织了一个话剧团,专演《放下你的鞭子》这出戏,鼓动人们起来抗日。鉴于当时的抗日形势,李欣利用国民党当局组织的防护训练班,在青岛市内和郊区崂山毕家村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发展民先队员,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这期间,李欣积极参加接待过往青岛的平津流亡学生。当时,东北大学的进步学生邹鲁风负责此事。李欣多次和邹鲁风接触,他们政治观点一致,工作关系密切。李欣得知邹鲁风是共产党员,向他介绍了自己在上海参加共青团的经过。
9月中旬,中共东北军工委书记项乃光,带着邹鲁风写给李欣的信,到国立山东大学找李欣接组织关系。项乃光要李欣在青岛立即发展建立党的组织,开展青岛地区的工作。
中共东北军工委是七七事变后,随东北军五十一军进驻青岛市区的。工委书记项乃光和五十一军工委副书记王学铭,以“民先”队员身份多次到国立山东大学了解情况。
李欣接上组织关系转为中共党员后,根据东北军工委的指示,立即着手进行建党工作,重点在山大发展建立党组织。
李欣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过程中,看到陈振麓、王艺两位同学政治表现很好。同时,李欣了解到,陈振麓早在1933年,在察北抗日同盟军已加入了共青团。因此,李欣恢复了他的组织关系。接着,李欣又发展王艺加入共产党。经东北军工委批准,中共青岛特支建立,李欣任书记,陈振麓分管组织,王艺分管宣传。中共青岛特支受东北军工委直接领导,其任务是动员各界群众,组织武装起义,准备在日军侵占青岛后开展游击战争。
这是青岛党组织在遭到破坏,两年处在无党状态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市级党组织,革命火种再次燃烧,斗争的锋芒直指日本帝国主义。
中共青岛特支成立后,首先为一批与组织失掉联系的老党员恢复了组织关系。
西安事变后,青岛地区的一些老党员先后获释出狱,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积极通过各种方法联系党组织。先后找到中共青岛特支的有:青岛郊区毕家村的李西山,蓝家庄的王焕年、王学瑞,十梅庵的李明海,大枣园的姜明吾,以及住在市区的高嵩等。经过考察了解,报请东北军工委批准,先后给李西山、王景瑞、王焕章、李明海、姜明吾等恢复了组织关系。
中共青岛特支成立后,继续以山大为中心,发展积极向上的学生为党员,其中有周璇、王羽中、吴綪等。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分析了全国抗日战争的新形势,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中共中央北方局及时提出了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
中共青岛特支在和郊区的老党员接上关系之后,根据他们的建议,研究确定,集中力量到郊区去,以毕家村、蓝家庄为中心,组织崂山抗日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