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与《蓬州志》(5)

辛亥革命网 2012-09-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方旭是成都五老七贤之首。“五老七贤”?是民国时期生活或寓居在成都的一批耆宿的统称。他们中有前清的状元、进士、举人、知府、翰林、

方旭书法,有行书《赠伯希世兄诗轴》为七言诗一首。凡六行,共五十二字。

  五老七贤之一的荣县赵熙曾致桐城方旭书尝云:“私意贵精不贵多,似不妨力加删节。” 方旭令人值得称道的则是,采纳了赵熙的意见,而独力纂修《[光绪]蓬州志》十五卷。

  蓬州“北周置,始固安;隋废,唐复置,宋末移治营山县,界云山。元时又徙治相如县,明省相如县入州,属顺庆府,明时领营山、仪陇二县。”(道光《蓬州志略·沿革》)。清姚莹著《寸阴丛录》略云:“《通鉴》北周天和二年,以赵文表为蓬州长吏。胡注蓬州本汉宕渠县地,李势时为獠据,萧齐立归化郡,梁置固安县,后周置蓬州,因山以为名也。”据姚说考沿革,始克无误。 “蓬州纵横二百里,明清皆属四川顺庆府,今改为蓬安县。” 旧治即今四川蓬安县。徐泰在《蓬州志》后序云:“蓬在唐有《咸安郡志》,宋元以来志修否,皆莫可考。入国朝百五十年,天下郡邑志修屡矣,而蓬犹缺焉。”足见徐志为创修志书。

  《[正德]蓬州志》十卷。明正德十三年(1518),由徐泰纂修。卷首正德十三年王充栋序已佚,存卷一建置沿革、分野、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卷二城池、坊巷、乡镇、户口、贡赋,卷三官制、公署,卷四至五学校,卷六宫室、桥梁、陂堰、津渡、铺舍、寺观,卷七祠庙、坛遗、陵墓、古迹、祥异,卷八名宦,卷九流寓、人物,卷十岁贡、武功、封赠、烈女、仙释,卷末徐泰后序。从宁波“天一阁”藏书馆寻觅到了明正德年间在蓬州任史官的浙江海盐人徐泰应知州吴德器之聘而创修的《{正德}蓬州志》十卷。正德十三年刻本,国内仅见此帙。1957年云南图书馆抄本。上海、浙江省、中国科学院等图书馆有胶卷。这是现存最早的《蓬州志》。

  继有道光初任蓬州知州洪运开纂修《[道光]蓬州志略》十卷,清道光十年刊本。有州人王矶、张汝霖相协采辑。其书草创急遽,未及考订润色,刻成后开运即携版去,印本不多。现仅见上海、南京两图书馆有原刻本存藏。开运修志时,对明徐泰创修志书已不可得矣。虽对州之沿革有详载,继据光绪二十三年方旭志载姚莹所考沿革,始克无误。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学者徐世章、何小葛的两篇关于方旭撰的《蓬州志》的著录略云:《蓬州志》十五卷(请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刻本)。清州牧桐城方旭撰。计有十五篇。曰建置篇第一;纪山篇第二;纪川篇第三;邑聚篇第四;作梨篇第五;惠鲜篇第六;学校篇第七;职役篇第八,氏献篇第九;孝友篇第十;忠义篇第十一;武备篇第十二;列女篇第十三;瑞异篇第十四;艺文篇第十五。末又有序记十七则,往修志书中无图,方旭始为之。自绘图讫刊志,凡三阅寒暑,而未尝设专局,聘文人,以从事。观志首自序有云:蓬志非创也。明吴德器聘徐泰当编辑十卷。然自道光间作志略时,已求其书不得,其阙也久矣。洪志成于急遽,未加润色,于来者殷望也。谈及姚莹《寸阴丛录》里载有蓬州沿革,与名人之官斯土者,皆详考而录之,盖也尝有志于斯矣。指出姚莹亦为桐城学者,“故下笔欲为经世致用之文。而不失渊雅之致,岂易言哉。”

  《蓬州志》资料翔实。蓬州是“辞宗”、“赋圣”司马相如的故里,方旭著《蓬州志》,这对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而且可靠的证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