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筑设计师刘铨法(3)

辛亥革命网 2012-08-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刘铨法平生以从事教育事业居多,最终以在建筑工程事业上的成就而著称于时,成为教育家兼建筑工程师。 ,著名建筑设计师刘铨法,

  (5)居住性建筑:八大关别墅,位于当时市区之东,日人占领时开始在太平角色一带建别墅。20世纪30年代现八大关一带被定为“特别规定建筑地”,30代末形成规模。这里的单体建筑,建筑体量小,辟有花园,一般能见海,建筑格调互不相同,以模仿欧美“田国式”风格为主,几成各风建筑博览会。“花石楼”、“公主楼”为其中的代表性建筑。花石楼选址在海岸台地上,墙面采取完全花岗石料砌筑而成的形式,上半段局部用细纹粗石处理,地表及转角均为凸突蘑菇石,总体沉稳凝重,呈现典型欧洲古堡风格。“公主楼”传说为丹麦公主来青居住面建,富异国情调。其他众多建筑也各具风采,为人称道。

  不过,被殖民下的青岛民众,并非一味的顺从,“全盘西化”的表象背后,依然坚守着一颗滚烫的中国心。他们一直寻求时机证明自己的杰出,证明自己民族的伟大。譬如那座青岛市美术馆,原是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会址所在地,该会主张耶稣、儒、释、道、回教五教合一。要建造这样的会所,体现其复杂的宗旨,就建筑艺术而言,自然难度系数非常之高,定要有非凡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方可胜任。不过,中国的土木工程建筑学家刘铨法做到了。他以诗人的想象,大胆创新,不拘条理,终是设计出这个令人惊叹的作品:它黄瓦红墙,共有三进院落,分别为罗马式建筑、中国传统风格建筑和阿拉伯式建筑。这组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宏伟建筑群,在欧陆建筑风格的旧青岛绝无仅有。

  刘铨法在青岛主持设计了中山路银行群体建筑、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大楼、青岛市红卍会大殿(今青岛市博物馆)等本市和省内工程百余处。在红卍字会大殿设计中,大胆地创造性地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和水泥制品,代替传统的木料制作,这在国内属首创,1934年因此项发明获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专利权。著有《铁混凝土工程》。1957年苏联专家阿里依尼科夫与拉宁来青岛审查月子口水库(即崂山水库)方案时,见到红万字会建筑,在1932年采用复杂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认为了不起。当时,刘铨法曾获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专利权证书。并为青岛使用此项技术开创了先河。在社会上有“南黄北梁,实干家是刘铨法”的说法流传。黄乃为黄柏樵,是京沪和沪杭甬两铁路局局长,对铁路管理颇有建树;梁乃为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教授。刘铨法常常自谦的说:“我为晚生后辈,怎能同名震全国的黄梁二老相提并论呢!”

  他的儿子刘汉耀等后代大都继承其建筑设计业,多有成就。青岛人民会堂就是刘汉耀领头设计的。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