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也曾写小说

辛亥革命网 2014-01-12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单滨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社会公众的印象中,蔡元培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而广为人知的,他一生著作等身,在其300余万字的《蔡元培全集》中,

  在社会公众的印象中,蔡元培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而广为人知的,他一生著作等身,在其300余万字的《蔡元培全集》中,收录他创作的小说只有一篇——《新年梦》。文艺评论家认为:该小说内容新鲜奇特,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政治价值,见证了110年前蔡元培的政治理想。

  教育家、思想家创作的小说有什么独特之处?《新年梦》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它的创作背景怎样呢?

  蔡元培的小说《新年梦》共9000余字,1904年2月17日(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二)开始在《俄事警闻》(1904年2月26日改名为《警钟日报》——笔者注)分六期连载。

  小说开头是这样的:“公喜!公喜!新年了,到新世界了,真可喜!真可喜!这两句话,是一个支那人(原文如此——编者注)自号‘中国一民’的,在甲辰年正月初一日午前六点钟,从床上跳起来对他的朋友说的。”

  甲辰年即1904年,“中国一民”是小说的主人公,全文以其梦游观感为主体展开叙述。

  “中国一民”

  小说对“中国一民”有明确交代,“原来那人是江南富家子弟,他自幼性情有点孤怪,读书之外,喜学工艺,内地的木工、铁工都是旧法,无所不学,一学就会”,“到十六岁时,……跑到通商口岸作工度日,兼学英、法、德三国文字……他又学了点西人的普通学,学了点西人的工艺,就要游历外国”。“中国一民”先后游历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吉利、意大利、瑞士等国,还到俄国考察,从西伯利亚回到东三省,由北到南,“循着几条河流,一处一处的考察过了,又回到从初次出发的通商场。”

  由此可见,“中国一民”是一位重视实学的读书人,对中国和西方有较深了解,懂得时代风气和时代潮流,如小说里所说:“他是最爱平等、爱自由的人”。

  蔡元培把小说主人公取名“中国一民”是有寓意的,他其实是蔡元培的代言人。“中国一民”典出《礼运》篇:“故圣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1902年,蔡元培在爱国学社时,主张“劳工神圣”,曾自号“民友”。1904年主编《警钟日报》时,觉得“吾一民耳,何谓民友”,故取“周余黎民,靡有孑遗”(《诗经·大雅·云汉》)之义,号曰“孑民”,意为自己只是一位黎民百姓。《新年梦》写道,“那时此人已经三十多岁了”,这些梦想实现的那一天,“恰恰选着后一个甲辰年的正月初一,这位‘中国一民’先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蔡元培写这篇小说时36岁,一个甲子之后,蔡元培也“九十多岁”,这与“中国一民”的年龄也完全相符。

  蔡元培的《新年梦》以“中国一民”为主人公,隐含着他自己的政治理想。

  《新年梦》

  《新年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呢?

  第一,“家人”要变为“国人”、“世界人”。“中国一民”认为人类不能胜自然,“是因为地球上一国一国的分了,各要贪自己国里的便宜。国与国的交涉,把人的力量都縻费掉了……一国中,又是一家一家的分了,各要顾自己家里的便宜,把人的力量都縻费掉了”。由于国人尚无国民意识,“有家没有国”,“连那自己土地都送给别人作战场都不管”,“中国人真厚脸皮”!于是他“长吁短叹”,认为“要是有一天,从家人进一步到成了国人的资格,或者有一天,从国人再进一步成了世界人的资格,有一番新局面,才可以有个新纪念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