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的《绿色的回忆》(4)
辛亥革命网 2013-12-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4年7月,一个身材修长,皮肤白皙的南方青年乘船来到青岛,他是来投考国立山东大学的。在考场上他从容地回答那些答卷,当时的录取率是
(上世纪40年代,徐中玉的家庭照)
1945年日本投降,山大在青岛复校,他接到山东大学聘书,因为山大是他的母校,他喜欢山大的纯朴校风,喜欢这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城市,1946年暑假偕夫人和体育系宋君复老师,在上海乘货船到青岛,他住在山大第二宿舍,当时同在中文系任教的有王统照、孙昌熙、刘泮溪。除教大学语文外 ,课余为青岛《民言报》编《每周文学》,为《济南新报》编了半年《文学周刊》,徐中玉向王统照、许幸之、骆宾基、臧云远等朋友约稿,《每周文学》是当时青岛文学水平最高的刊物。
当时学校“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徐中玉主编的副刊同情进步的学生运动,因此,徐中玉被国民党密令解聘,赵太侔把密令给他看了,表白这不是母校的意思。笔者写信问到这个问题,徐教授说:“当时对我的安全是不利的,赵太侔表示可以介绍我到内地一所大学继续任教”。那时解放军已把青岛围成孤岛了,1947年他就去了上海,借住在一位单身同学处,靠写稿维持生活。
徐中玉教授 “建国后我到过青岛三次,都是来参加学术研讨会,一次住在‘八大关’,一次住在海滨一所新建的宾馆里,每次都抽空去老地方转转……我永远记得青年时代的思想人生转变是从山大开始的”。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齐鲁书香之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