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鲁迅全集》的出版(2)

辛亥革命网 2013-10-17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徐忠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之后,出版《鲁迅全集》便成为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在抗日文化运动中,

  第一部《鲁迅全集》艰难问世

  为了尽快出版《鲁迅全集》,胡愈之在环境险恶、经济拮据、出版发行都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办起了名为“复社”的出版机构,用来出版《鲁迅全集》等进步书籍。他还考虑到当时政治条件下,《鲁迅全集》的出版会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干扰,便想到请“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主席蔡元培题写《鲁迅全集》的书名,当局就不敢对这部书怎么样了。

  1938年4月,胡愈之由上海去香港,向“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正、副主席蔡元培和宋庆龄报告《鲁迅全集》的出版计划。蔡元培即席挥毫写了“鲁迅全集”四个大字,6月1日前还写了《征订〈鲁迅全集〉精制纪念本启》和《鲁迅先生全集序》。蔡元培在序中给鲁迅以极高的评价,称鲁迅为新文学的“开山”之祖。胡愈之这一“招”果真灵,凭蔡元培在国民党内的资历与声望,避免了当局的干扰。许广平也为《鲁迅全集》写了题跋。

  如何解决出书资金不足问题?胡愈之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除了普通本廉价发行预约外,另印需预付100元一套的精制纪念本。靠这笔预付款来印行《鲁迅全集》普通本和纪念本。在胡愈之、茅盾、巴金、沈钧儒、陶行知的热心号召下,先后收到来自祖国内地及南洋、美国一些爱国人士和华侨的多笔购书定金,终于解决了出版的资金难题。

  当时,上海很多印刷工人仍很敬仰鲁迅,虽然大批工人失业,可一听说要出版《鲁迅全集》,他们热情很高,主动降低收费。在鲁迅亲友和各界人士的多方努力下,从1938年4月开始,在禁出红色书籍的孤岛上海,仅用不到4个月时间就将600万字、20卷的第一部《鲁迅全集》出了甲乙丙3种版本:其中甲种纪念本是布脊烫金,整套装楠木箱;乙种本是红布烫金,属精装本;丙种本为普通的平装本。乙种纪念本编号印制200套,非卖品。甲种纪念本售价50元。普及本的开本与正文和纪念本相同,封面大红纸面布脊精装,正文用新闻纸印刷,售价为8元。由于普及本是通过预订的方式发售的,定价8元属价廉物美,其时许多新文学作家都预订购买了普及本的《鲁迅全集》,以示学习和纪念,无意间也收藏了一种珍贵的新文学版本。

  1938年8月10日,20卷本的《鲁迅全集》正式发行,正如许广平在《〈鲁迅全集〉编校后记》中所说:“六百余万言之全集,竟得于三个月中短期完成,实开中国出版界之奇迹。”

  这奇迹的创造,除百数十位学者文人以及工友为全集挥毫、排校外,也得力于鲁迅的多位好友与复社同仁的百般努力。如果没有胡愈之的奇谋和努力,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情况之下,如何能在短期内顺利出版20卷的《鲁迅全集》呢!《鲁迅全集》的出版,达到了“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之目的。许广平、蔡元培、胡适、胡愈之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功不可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