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鲁迅全集》的出版

辛亥革命网 2013-10-17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徐忠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之后,出版《鲁迅全集》便成为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在抗日文化运动中,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之后,出版《鲁迅全集》便成为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在抗日文化运动中,《鲁迅全集》的出版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更迫切需要《鲁迅全集》这样的精神食粮来唤起民众,支撑抗战。

  出版《鲁迅全集》迫在眉睫

  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1937年4月,她先将鲁迅1934-1936年的杂文13篇编成《夜记》出版。接着,她就开始筹划出版《鲁迅全集》的事宜。

  鲁迅在当时的中国,特别是在文化界进步人士中享有极高的声望。郭沫若当年在《持久抗战中纪念鲁迅》一文中指出:“对于恶势力死不妥协、反抗到底的鲁迅精神,可以说,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目前的浴血抗战,就是这种精神的表现。”《文汇报》的一位资深记者曾这样写道:“抗战爆发,对于鲁迅先生,谁都有更深切的悼念。原是那一支正义的锐利的笔,要是今日还健在,至少也可以胜过数十万雄狮的力量吧。”由蔡元培、宋庆龄发起成立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也在《鲁迅全集》编印出版启事中说明:“编印出版《鲁迅全集》,其目的在于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

  许广平心里清楚,鲁迅生前也曾有汇集、整理和出版全集的想法,并亲自手订有两份著述目录,一是分为“人海杂言”、“荆天丛草”、“说林偶得”的总目,一是分为10部的总目。然而,要想出版《鲁迅全集》谈何容易。当时,国民党对新闻出版控制非常严格,出版个人全集要报批,特别是鲁迅的一些作品集属于当局查封的重要对象,所以国民党内政部迟迟没有答应出版《鲁迅全集》。鲁迅逝世后第九日,许寿裳致许广平信称,刊印《鲁迅全集》当“有政治关系”,“务请先向政府疏通,眷念其贡献文化之功,尽释芥蒂,开其禁令,俾得自由出售”。

  鲁迅的家原租住在上海大陆新村,因鲁迅去世后留下了几百万字的手稿,为防止国民党派人来搜查,许广平在青年作家萧军的帮助下悄悄搬了家,将鲁迅的手稿和家中物品搬到上海霞飞路霞飞坊64号,然后将其隐藏在厨房墙角煤堆里。上海沦陷后,鲁迅手稿的安全更是受到严重的威胁,无论是被国民党特务、还是日本鬼子搜去,都是无法弥补和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尽快出版《鲁迅全集》迫在眉睫。

  出版计划最初受挫

  为了尽快出版《鲁迅全集》,1937年初,在许广平和好友许寿裳、台静农、胡愈之等人的筹划下,成立了以蔡元培、茅盾、周作人等人为主的《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

  鲁迅的作品以前大多是在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的,但由于此前北新书局曾因版税纠纷与鲁迅对簿过公堂,此次出版《鲁迅全集》显然结果难料。

  根据这种情况,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便希望其时中国出版界的龙头老大商务印书馆来促成此事。因蔡元培先生是鲁迅的好友和老乡,所以许广平特请蔡元培先生出面与商务印书馆接洽、推荐,又请马裕藻、许寿裳两人通过胡适转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先生帮忙。此前鲁迅曾撰文“骂”过胡适,但胡适先生并没有计较,忙写好一封亲笔信,请王云五先生全力帮此大忙。

  许广平拿到胡适写给王云五总经理的亲笔信后,便匆匆找王云五总经理商谈,王云五是胡适交往圈中的重要成员,见信如见人,当即表示“极愿尽力,一俟中央批下,即可订约,进行全集付梓”。当时计划将鲁迅的全部文字分为10册,采取精装本、普及本两种版式出版,并表示“在稿件交出后四个月或六个月内,即可出书”,对许广平要求“影印及排印二部亦完全同意”。

  然而,由于北新书局还有心出版《集外集拾遗》《鲁迅书信集》(普及本)等,并对出版《鲁迅全集》也顾盼有意,所以拒绝让出鲁迅著作的版权,使商务印书馆出版《鲁迅全集》的计划泡汤了。

  此后,蔡元培先生亲自致函商务印书馆要求订立出版契约,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复函同意出版。最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鲁迅全集》出版计划受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