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吴禄贞与《延吉边务报告》(2)
辛亥革命网 2013-08-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06年与周维桢由北京出发,历经河南、陕西、甘肃等地考察新军,本以监督拟赴西北新疆伊犁边务。因被陕甘总督升允,撤去监督差使。被扣留于兰州。1906年末回京。
1907年,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奉天(今辽宁),任军事参议,旋任延吉边务帮办,根据实地考察。此时,日本制造舆论,妄图以吞并中国“间岛”地区。吴禄贞提出“筹边之道,贵在知边”,为徐世昌所接纳,被派往延吉调查边务,任延吉边务帮办。8月,吴禄贞得到日人已在间岛附近集结的消息,立即召开会议,与当地民团首领韩登举取得联系。经过妥善布置,吴禄贞向日人头目斋藤季治致信,要求交涉。交涉当日,韩登举率队伍远远布阵,斋藤以为中方早有准备,心中忐忑,不得不引手下撤出中国边境,叹曰:“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欺也。”之后,他在与日本人头目斋藤季治交涉当日,由于做好了充分调查准备,并进行了必要的人马布署,使日方谈判首领斋藤,不敢轻举妄动,不得不下令撤出中国边境。
1907年6月,盛夏的东北,骄阳似火。吴禄贞带领督练处科员周维杭、李恩荣两名助手和六名测绘生“冒暑就道,跋涉山水,穷极边塞”,备尝艰辛。调查吉林界务。他们取道敦化县到延吉,赴珲春,沿图们江北岸东进登长白山,对边界进行实地测量,绘制地图。这是历史上中国对延吉境内的第一次全面踏查,历时73天,行程2600多里,凡是与中朝界务有关的地段,都逐段地进行了精密的测量,获得了大量的边界勘侧数据和资料。完成了边界实地勘察任务。在勘察途中,会见了韩登举,并改编其地方武装。同时与日本带兵营长斋藤进行了第一次交涉,义正词严地痛斥了斋藤,斋藤自知不是其对手,只得吱唔其词说:“我回营致电本国政府。”第二天,便狼狈退出局子街,但仍插上“朝鲜地界”的牌子,被吴禄贞下令拔掉,此举得到张之洞、徐世昌的赏识,于一九O七年八月任命为帮办吉林边务、陆军正参领并加陆军协都统。当时,虽任命挥春副都统陈昭常为督办吉林边务,但陈昭常是个肉食官僚,只挂名,不管事,实际上重大交涉均由吴禄贞经办。一九O七年九月,吴禄贞到达任所,认真建立机构,周密布署防务。首先在局子街组织边务督办公署,管辖地方军队、巡警和一切裁判事项,并尽力吸收革命党人参加工作。其次组织人力逐段勘测延吉全境及中俄、中韩交界各处,详绘图说;伺时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延边一带的历史;再次,在各重要据点设立派办所,分兵防守,建成戍边楼,监视敌人动向。此外,还积极设立学校,修筑道路等等。对加速边疆建设,保卫边境安全,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又与斋藤展开了新的面对面的斗争,驳得斋藤无言以对。
一九O八年四月,在周维侦襄助下,考察了边区的山水村寨,记载了21种图例,绘成《延吉边务专图》,主持编辑的《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由吉林官署刷印局铅印本,线装,三册,164页,12余万字。全书八章三十八节、图一幅。该书全面辑录了延边地区的历史资料,用确凿的证据论述了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力破日本侵略阴谋。是吴禄贞同日本谈判“间岛问题”的主要文献依据。
是书专为“间岛问题”而作,它全面地辑录了延边地区的历史资料,用确凿的证据。正文之前有“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目录”:
第一章延吉厅幅员之广袤,
第一节位置;
第二节区域;
第三节和龙峪分防厅之区域;
第四节延吉境内山脉略考:第一条小白山山脉;第二条甑山山脉;第三条长山岭山脉;第四条老岭山脉;第五条牛心山山脉;
第五节水道:第一条图们江之源流;第二条布尔哈通河之源流;第三条海河之源流(即海兰河);第四条松花江经流吉省南部之源流。
第二章延吉厅疆域之历史:第一节唐虞至周秦;第二节西汉;第三节东汉及三国;第四节两晋及南北朝;第五节北魏及隋;第六节唐及五代;第七节辽;第八节金;第九节元;第十节明;第十一节国初。
第三章延吉厅自国初至今建设之沿革
第一节康熙年间之建设
第二节道光咸丰年间之建设呀
第三节光绪纪元以来之建设附延吉厅户口区域一览表
第四章韩民越垦之始末
第一节吉韩界禁极严时期
第二节韩民冒禁私垦茂山对岸地方时期